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消灭体内的病菌。但高热时孩子感觉不舒服,严重者可引起抽风。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腋下温度38.5℃,并且伴有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如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孩子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即使发热不到38.5℃也应给予退热治疗。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该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解热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首先选用,如多饮水,少穿衣或少盖被,夏天降低室温至25℃左右。
药物退热:
口服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可用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同时多喝开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肌肉注射: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可能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
退热药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
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
常用退热药剂量、安全性:
布洛芬(托恩、美林):口服,每次5―10mg/kg体重,必要时间隔6-8小时一次。可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对造血系统无影响,安全。
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泰诺林、百服宁):口服,每次10-15mg/kg体重,必要时间隔4-6小时一次。可用于2个月以上,对造血系统无影响,安全。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不安全。
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肌注,不安全,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赖氨比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结合的产物,安全性一般。可静推、肌注。
复方阿司匹林(APC):一般不主张用,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诱发惊厥、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安乃近:可使用20%溶液进行滴鼻,肌注,不安全。禁止或限制使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尼美舒利(瑞芝清):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禁止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