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胶质母细胞瘤可原发于脑实质内,亦可呈继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数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一步恶变而来,少部分可由混合性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演变而成。
好发部位: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基底节等。
临床表现: 头痛、精神改变、肢体无力、呕吐、意识障碍、言语障碍。
影像学检查:1.CT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2.MRI 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W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胼胝体常受累。注射 Gd-DTPA 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典型病例图片说明,术前红色箭头所示高信号(白色)为肿瘤;术后绿色箭头所示低信号为术腔(黑色),肿瘤全切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