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有一个河南的患者经急诊送到我们安贞医院。他在当地县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但他每次发作起来跟通常的冠心病又不太一样。每次发作的时候,他会心慌、胸痛、产生濒死感、感觉异常痛苦,然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控制不了。(多数冠心病发作,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或治疗进行缓解)。
当地医院用过很多药,但全都控制不住。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后,病人几乎快绝望了。来到我们医院的时候,他对我说:“刘医生,如果你们再救不了我的话,我就无路可走了,我连后事都想好了。”另外,病人的情绪也坏到了极点,他几乎快要发疯了。
经过我们筛查发现,他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心脏病患者。他本身确实有冠心病,当地医生的治疗也没有错误,但是忽略了心理神经调节的治疗。
这个患者母亲去世不久,他心理压力非常大,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他的心理情绪问题激活了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得心脏的小血管收缩,从而产生了相关的症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改善他的心理、神经调节问题。
经过一周的治疗,这个病人的发作次数,就从一天几十次降到了一天几次。之后,发作次数再减少到几天一次。再之后,他就再也不发作了。直到现在,这个病人的情况都非常好。
心理心脏病与老百姓常说的心脏病有何关系?它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与心脏病同时发生的?
在临床上,我们将心慌、胸闷等称之为非特异性症状,有时还会伴有头晕、头疼、乏力、不想吃饭等。如果持续性出现这些问题,或一次发作但症状非常明显,首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如果相关的检查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的检查结果不太相符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病人是否存在功能性的心脏病,比如心理情绪问题导致的某些心脏问题。
以往,我们把这种情况诊断为心脏神经症,因为它主要和神经调节相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脏神经症已经不能涵盖功能性心脏病的所有范畴。因此,目前这种疾病被称为心理心脏病,或者双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