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是一种疼痛性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名“缠腰火丹”、“蛇丹”、“火带疮”等。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蛇串疮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郁证等3种常见证候。而肝经郁热证多见于蛇串疮的初发期,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形劳伤脾,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内蕴;又外感毒邪,内外之邪相合,外发肌肤而致。邪阻经络,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疼痛。证候为皮肤颜色鲜红,水疱簇集,疱壁紧张,灼热疼痛;可伴有身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我科近3年来,运用棉花灸配合围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41.7岁。病程1~6天,平均2.3天。皮损分布部位:肋间神经21例,占58.3%;颈部神经6例,占16.7%;腰骶部神经9例,占25%。神经疼痛情况:先有神经痛后出现皮损者23例,先出现皮损后有神经痛者6例,皮损与神经痛同时发生者7例。
2、治疗方法采用棉花灸配合围刺治疗,首先根据疱疹面积大小,在其周围取3~10个进针点,针尖向病区中心,30~40min后出针,然后采用棉花灸,每天一次,具体操作如下:
2.1围刺法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并充分暴露患处,用75%酒精沿疱疹周围局部消毒后,用26号2寸毫针围绕疱疹周围在正常皮肤处行多针围针,针刺毫针数以将疱疹病灶包围为宜,针与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用3~10个毫针即可。围刺后可将每个针行快速小幅度及小角度的提插捻转之泻法,共1~2分钟,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30~40min后起针。
2.2棉花灸
将充分浸泡有95%酒精的脱脂棉片撕薄,薄棉片中不要留有洞眼或空隙,以免影响烧灸疗效。嘱患者卧位,闭目放松,充分暴露患部后,根据皮损的大小将面片贴敷于其上,按燃火机点燃棉片一端,待棉片充分燃烧后取下即可。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疼痛消失,临床体征消失;好转:皮损明显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有效:自觉症状减轻,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水疱消退在30%以下,疼痛无消失,症状体征基本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时间最长9天,最短4天,平均5天。
4、讨论
蛇串疮现代医学称之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对其发病及治疗均有较全面的认识,肝经郁热型蛇串疮多因火热病毒侵犯所致,多因内伤情志,肝郁化火,肝胆火盛或素体湿盛,外感毒邪而发病,毒邪内侵而化热,外蒸皮肤,热邪外越可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湿热蕴发可出现水疱,火热内盛,湿热蕴结皮肤,壅阻经络,气血淤滞,不通则痛。所以我们用毫针围针法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外出,配合棉花灸以疏风散表,行气利痰,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使气血运行,经络舒畅,达邪外出,除湿止痛,透热解毒,二者配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使疱疹迅速消退,缓解疼痛,缩短病程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有助于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抑制炎症,提高痛阈,而局部的针刺治疗,更有助于发挥其调节微循环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止痛消炎的作用。毫针围刺法可有效的限制皮损的范围,防止邪毒扩散,棉花灸的温热刺激更可以强化这种作用,且有助于除湿止痛,使皮损面迅速干燥,疱疹消退。
通过临床观察,棉花灸配合围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无副作用,临床操作简单易行,医疗费用少,患者对治疗方法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