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我国的高血压日。近年来,我国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和整个社会在日益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氧代谢运动逐步深入人心,变为千百万人的健身防病实践。心血管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成年人每年要量量血压,注意自己的血糖,血脂水平,量量体重,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作一年一度的体检。45岁以上的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尤其高血压同时有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家族中有早年患冠心病者等危险因素者,不能仅注意控制高血压,一定要对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治理。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得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不是相加,而是数倍的增高。
例如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要把血压降到比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更低水平,应降至130/80mmHg甚至更低。有糖尿病的高脂血症病人的血脂下降目标与对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要求的一样的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应分别降至180mg/dl、100mg/dl和150mg/dl以下。
危险因素越早干预越容易控制,用药少,节约医疗费用,副作用小。治疗早期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或服用单一药物,就疗效很好。如不及早治疗,长期高血压不但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血压难以控制,而且可能已经导致了心脑肾的损害。
早期预防要坚持使用科学的手段,科学防病既有效,又省钱。不少病人浪费了大量费用,使用没有科学根据的"保健品"和一些"卡"类,不防病,还会误病。
即使患了心肌梗死,现今已有了"起死回生"的方法,如溶栓和直接的导管介入治疗。如在起病1小时内得到救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肌坏死,每治疗1000个病人比传统治疗可挽救50个生命,延迟至12小时,该数字下降至20个。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梗死的主要征兆是胸痛,胸正中的胸骨后或咽部的压迫、窒息、压榨感。我呼吁"有胸痛,上医院"。
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无任何先兆,突发时间胸痛是唯一的信号。心肌梗死在年轻化。一些30-40多岁中青年人突然发病,未意识到严重性,怀有"坚持一会儿就挺过去"的心理;心肌梗死常在夜间与凌晨起病,病人想等到天亮再说;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有了心脏病,病人或家属,甚至一些医护人员认为搬动病人有危险,结果坐失良机,丢失了宝贵生命。
无论用溶栓药物,还是用导管方法治疗,成本是固定的,到医院治疗越早,获益越大。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不为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