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长期应用大黄的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大黄要注意患者的整体状态。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黯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的人,使用大黄比较有效而且安全。本人称之为“大黄体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济宁市中医院肿瘤科李宗强
应用大黄要重视望舌。使用大黄的典型舌象是口燥舌黄,即口腔干燥,舌质红而坚老,甚或舌面起红刺,舌苔黄,或见焦黄。这种舌象,本人称之为“大黄舌”。在急病中使用大黄必定要望舌,有时虽然体质瘦弱,但只要大黄舌证在,并有腹证的话,大黄照用不误。
二、关于不同产地的大黄
不同产地的大黄作用不同。焦东海先生的经验,甘肃礼县的掌叶大黄较其他产地的大黄,不仅止血效果好,而且副反应很小。反之,则常常出现严重的腹泻。岳美中先生也认为,四川和陕西的大黄比较柔和,而河北大黄用后腹痛。
三、关于生、熟大黄的区别
生、熟大黄作用不同。制大黄泻下作用比较弱,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较少,适合于消化道出血,对老人、小儿等体弱者较为适用。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强烈,可用于体质较好,而病情较急的急腹症及感染性疾病。
四、大黄最理想的使用方法
吞服大黄粉剂的效果优于汤剂,大约吞服1克生大黄粉相当于3克大黄汤剂。无锡汪朋梅先生介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粉剂较大黄汤剂效果好。
五、大黄的煎服法与作用
煎煮法不同作用也不同:若要取大黄的泻下作用,可在沸水中投放大黄,煎沸5~10分钟即可。汪朋梅先生临床曾有煎服24克大黄不大便,而泡服6克大黄即得便的经验。
六、大黄的服用时间与作用
服用时间不同作用也不同。如用于泻下,应空腹服;如用于除痞,则可在两餐之间,而用于日常的保健,则可在饭后服。
七、关于大黄的使用剂量
张仲景使用大黄有3个剂量段。大量(6两;18克以上),攻下;中量(3~4两;10~12克),活血通经;小量(1~2两;3~6克),除痞退黄。根据焦东海先生的经验,他最多用过500,均未发生毒副反应。
八、大黄的配伍运用
大黄配厚朴、枳实,主治胸腹满痛而便秘者;配桃仁、桂枝,通经活血,治疗月经不调、闭经;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配栀子、黄柏,治疗阳黄;大黄配附子干姜,治疗腹大痛而精神萎靡,恶寒自汗者。
九、关于大黄的副作用
大黄的副反应主要是腹泻与便秘。大量使用大黄,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体弱的患者、老人和儿童,可配合必要的补液。清・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载:朱阁学翰林素知医,每日熬大黄浓汁为汤。服大黄十六斤,腹泻不起。友人为之挽叹云:“大黄为厉,九泉应悔自知医。”哺乳期使用大黄,可导致乳儿出现呕吐或腹泻,哺乳期患者服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大黄含有鞣质,可能出现继发性便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