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指的是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息肉的大小不等,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或者钡灌肠检查时偶然发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内镜、X线、B超等检查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了。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医生可以据此直接对高危肠息肉进行同步无痛切除,患者仅需休息1小时左右即可自行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在息肉很小(直径小于0.3cm)很多,通过肠镜也难以全部发现并切除的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但有些患者的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且息肉经病理检查为良性,这些人对定期复检往往就不太在意。这种态度,对肠癌的预防有弊无利。
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只要是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三年查一次。
西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而国内越来越多的高脂低纤维饮食方式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传统饮食比西方饮食富含更多植物纤维,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