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常常会听到老年人说:“天冷了,老寒腿又犯了”、“熬一熬吧,等天气暖和了就好点了”。实际上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老寒腿”其实是下肢动脉闭塞症,通俗点讲就是下肢动脉堵塞了,血液无法流通了,轻一点的可能会导致行走不便,重的话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甚至有截肢可能。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个啥东东?
下肢动脉闭塞症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俗称“脉管炎”)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俗称“糖尿病足”)。
由于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组织缺血,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体坏疽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人们对“腿脚不灵”的危害了解不深,有些病人往往“烂脚”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就诊。这时,本来很小的伤口已经发炎化脓,甚至出现组织发黑坏死。一旦组织坏死,往往需要截肢,不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医疗花费也大大增加,成为病人和家庭的巨大负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轻微主诉期:运动功能影响小,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
间歇跛行期:是指当患者行走一定距离后,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的肌肉产生疲乏无力、痉挛和疼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待症状缓解,患者再行走同样距离后,症状重复出现。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病变的最常见症状。
静息痛期: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即使不运动也会因肢体疼痛而无法平卧。往往需要坐起放低下肢以增加缺血肢体血供,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坏死溃疡期: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时,患肢已达严重缺血,如果不能及时开通血管,将直接面临截肢和生命危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加速动脉内壁的脂质浸入与沉积。
高血脂:高血脂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形成斑块。
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闭塞的进程,并且使病情更复杂。
吸烟:加重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动脉硬化闭塞症绝大多数于50岁后发病。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含较多饱和脂肪酸,过多糖类,从而造成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糖,这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更早。
下肢动脉闭塞症怎么治疗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治疗方法: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清淡饮食;针对动脉硬化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内膜下成形术、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静脉动脉化术等。
其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只需要在患者血管上穿刺直径约3mm的针眼即可完成,具有创伤小、无刀口、效果好、恢复快、花费低的特点,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
患者入院后需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或下肢动脉增强CTA,根据造影或CTA结果,依据国际最先进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指南--《泛大西洋医师公约TASC-II》决定治疗方案,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手术方式复合治疗,达到增加下肢血液供应、保全肢体、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