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集病理学、生理学、细胞学、生化学检查资料,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许多介入方法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方法,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介入放射学是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相结合的产物。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不仅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和众多患者的欢迎,而且极大地刺激着电子、物理、化学、激光、计算机、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断研制出更多的器械,以满足介入放射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介入放射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介入放射学是以医学影象学引导下的导管诊断和治疗技术为特征的,并将其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两大类:(1)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房问隔切开、心脏瓣膜成形、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动脉导管未闭栓塞、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其它方面:包括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与激素失衡的治疗。(2)经皮活检:胸部:包括肺、心内、胸膜、纵隔、胸壁等的肿块或病理组织。腹部:包括腹内肿块、肝(经腹或经颈)。腹膜后肿块、胰、淋巴结、肾、肾上腺。肌肉骨骼:包括四肢、头颅、脊柱、肋、胸等骨骼以及软组织肿块。其它:包括甲状腺、乳房、眼眶。(3)抽吸引流脓肿:包行肺、肝、腹(隔下或肝下)、腹膜后。襄肿:包括肾、肝、胰腺假襄肿、乳房,甲状腺。胆道引流。肾造口。(4)其它取石:包括泌尿道、道胆取异物。腔内治疗:包括肾襄肿、肝襄肿、骨襄肿、嗜伊红肉芽肿、脓肿。刷检:包括肺、泌尿道、胆道、胃肠道。肠扭转的压力整复。肠套叠的压力整复。
总之,凡在影象诊断仪器指导下所作的经皮导管治疗技术,以及经皮穿刺或插管后注入造影剂作诊断的技术都应属介入放射学范畴。由于介入放射学范围较广,新的器械和介入方法不断的产生,根据不同的器械和学科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和其它学科一样,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今天,介入放射学技术日臻完善,在世界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应用的热潮。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展。由于其具有微创,有效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都成立了介入放射科或介入治疗科,使工作开展更便利,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