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少尿、无尿和多尿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一天排出的尿量大约为1500-2000ml。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如果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2、如何正确分析少尿与多尿的病因
少尿可由各种生理或病理的因素引起,比如腹泻、呕吐、腹膜炎等都能造成脱水从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还有如肾实质损害、尿路梗阻、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也能够引起少尿,在分析少尿的原因时应该加以注意。
肾性多尿发生原因各不相同,比较常见的是发生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这是由于肾小管功能不全,导致尿浓缩功能减退所致。一旦出现多尿症状,常常表示肾功能已受损,检查尿比重多呈持续性的低比重尿。而如果发生于急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则常常表示病情有所减轻或趋向好转。如果为慢性间质性肾或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患者,由于肾小管损害,常常也会出现多尿症状。肾性多尿的发生同其它系统疾病所致的多尿相比,在机理上往往存在互相联系,难以绝对区分。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其多尿可以是由于高钠刺激下丘脑容量中枢导致,也可能是由于低钾性肾小管损害致浓缩功能降低的缘故造成。
3、什么是夜尿增多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白天尿量应该大于夜间的尿量。对年轻人来说,白天尿量(6am-6pm)与夜间尿量(6pm-6am)的比值应为2:1。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比值逐渐降低,到60岁的时候可能会降至1:1。如果夜间尿量超过了白天尿量的1/2,称为夜尿增多。
4、夜尿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在晚餐后一般饮水不多,也很少进食,并且在入睡后体内代谢也会减低,因此血流缓慢,流经肾小管的原尿能够被充分的被重吸收回循环系统,故夜尿总量应该显著少于白天的尿量。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导致夜尿增多,常见的原因有:在肾功能不全的时候,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健存的肾单位数目不断减少,因此代谢废物被潴留于体内,引起残存肾单位需要不分昼夜的连续工作,表现为夜尿的增加;在存在肾小管间质病变时,由于肾脏的浓缩功能下降,因此病变早期也会表现为夜尿增加;其他还有如排尿性夜尿,发生于机体内存在有水分潴留的情况下,如在功能不全的时候,在晚上卧床后,肾脏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加了肾脏的血流供应,有利于机体内的潴留水分得到排出,表现为夜尿量的增加;在存在精神紧张的患者(如长期遗尿者)常出现夜尿,称之为预防性排尿,时间长久了便会形成习惯,即精神性夜尿。
5、什么是尿失禁
膀胱内的尿液不能受到控制而自行流出,称为尿失禁。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和假性尿失禁两大类。
真性尿失禁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主动性的真性尿失禁是指由于逼尿肌出现强直性收缩的时候,导致尿液克服括约肌之收缩而滴出,从而失去主观性的控制,这种尿失禁患者的膀胱经常是处于空虚的状态。被动性真性尿失禁是由于括约肌受到破坏、瘫痪、存在异常瘘道等导致尿液不能控制而滴出。如果膀胱经常处于过度充盈状态,而导致的尿液不断滴出,称为假性尿失禁,也称充盈性尿失禁。
6、尿失禁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真性尿失禁的常见病因包括严重的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及婴幼儿遗尿等,某些神经病导致的膀胱痉挛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等也可以表现为这种类型的尿失禁。被动性真性尿失禁常见的原因包括子宫脱垂、膀胱颈动度异常、分娩导致的尿道括约肌损伤、过度的尿道扩张、前列腺摘除术后、脐尿管瘘、输尿管异位开口等。临床上常见的经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多属这种情况。
充盈性尿失禁患者的尿道括约肌本身并无异常损伤,而常见于各种疾病导致的尿道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神经原性病变如脊髓痨,还常见于脊柱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阶段。
7、什么是尿潴留
尿潴留即尿液在膀胱中而不能正常排出。按照尿潴留发生的病史特点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类。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膀胱水平以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炎症、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膀胱开口处的纤维化等。另外,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性膀胱也是常见的慢性尿潴留的病因。在诊断不同病因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如在存在尿道疾患时常伴有排尿时的尿道痉挛性疼痛;如为前列腺疾患,则所导致的排尿疾患常呈进行性发展;膀胱疾患时,则一般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为结石症患者,可导致排尿时的尿流中断症状,并且可能于变换体位或跳动后得以缓解。选择膀胱尿道造影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等对于确定尿道损伤及膀胱疾患都能提供一定帮助。而神经系统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则对神经性膀胱的诊断有诊断价值。
8、什么是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指尿频、尿急和尿痛等。如排尿次数异常增多称为尿频,如排尿有急迫感称之为尿急,而如排尿时感到疼痛则谓之尿疼。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白天排尿3~5次,夜尿0~2次。日间排尿次数还随饮水量、气候情况和个人习惯等而异,但夜尿次数一般较为恒定,故夜尿次数增多的临床意义较大。
导致膀胱刺激症状的最常见的原因为非特异性膀胱炎。此外,泌尿系结核、膀胱结石、肿瘤、异物、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梗阻、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均可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
9、什么是尿道综合征
尿道综合征(Urethral
Syndrome)是女性常见的下尿路症状,表现为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但一般没有全身表现,没有腰痛,也没有无上输尿管点、肋腰点的压痛,无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中段尿化验白细胞数不增多或稍增多,一般<10个/HP,反复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107/L(105/ml),症状经2-3天后多能够逐渐消失,但容易发生复发,该综合征的病因不清,其中部分可能为病原体感染,另一部分则可能为非感染性疾病引起。
10、泌尿系器官的疼痛各有哪些特点
疼痛是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疾患的常见症状。临床上,为了明确诊断,应该注意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也体格检查。首先应该需问清楚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是否有放射性疼痛、放射至何部位,有无其它伴随症状等。
肾脏疾患可以引起腰痛或上腹疼痛,可表现为隐性的钝痛或胀痛(如肿瘤、肾积水、肾结石等),也可表现为尖锐剧痛或绞痛(如肾脏或肾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晚期肾肿瘤的肿瘤组织侵袭肾门附近的神经根;游走肾等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肾蒂扭转等)。绞痛常见于各种疾病导致急性肾盂和输尿管梗阻所引起的痉挛。如结石或血块沿输尿管向下移动时可引起剧烈绞痛,疼痛可向下腹、会阴、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临床上称为肾绞痛。还有一种肾区疼痛为反射性疼痛,肾脏本身并无疾患,而是由其他部位反射而来(如前列腺疾患、外阴疾患、女性盆腔器官疾患等)。此外,一侧肾脏疾患亦可通过肾-肾反射引起对侧肾区疼痛。
膀胱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一般局限位于耻骨上区,性质多为隐痛或胀痛,可由于炎症、结石、梗阻、膀胱过度膨胀而引起。不过,如果膀胱炎症波及了膀胱壁的粘膜下层或肌层时也可引起严重疼痛(如间质性膀胱炎、严重的结核性膀胱炎等)。此外,膀胱肿瘤晚期或尿道内口附近的肿瘤,除了存在严重的疼痛不适外,还常常合并伴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有时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
尿道、前列腺、精囊等器官常常由于存在急慢性炎症、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等导致不同特点的疼痛症状。一般情况下,尿道疼痛的定位比较明确,前列腺和精囊的疼痛部位则常不甚明确,并可有放射性痛。睾丸的急、慢性炎症、外伤、肿瘤、扭转及精索静脉曲张等常导致致睾丸及其附近部位的疼痛症状。急性附睾炎、睾丸炎、急性睾丸扭转、外伤等导致疼痛一般比较剧烈,而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坠胀不适则不会非常严重,睾丸肿瘤在早期一般不会出现疼痛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