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并长期使用。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
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发病早期,病情稳定者在发病1周内推荐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160mg/d)以减低血栓栓塞导致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1周后重新评估风险,决定是否继续联合治疗,联用时间不宜超过发病后3个月,单一抗血小板治疗时,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可能获益更多,二级预防不推荐常规使用抗凝治疗。
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压启动时机及目标值应个体化,原则为逐步平稳降压;降压药物选择应基于充分考虑患者全身靶器官损害、患者耐受性等情况,可优先考虑基于长效的CCB、ARB等药物。
4、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推荐尽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1.81mmol/L或下降幅度>50%。
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IC<7%是合理的。
6、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