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花费最低、疗效最肯定的疾病干预方式。不单可以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控制上成效更为显著。由于血栓形成是心血管事件的共同通路,抑制血栓形成,才能把住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的最后一环,从而使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更为有效。
有效应对危机
事实上,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达到9240万人,血脂异常及高血压人群分别达到2亿;仅仅维持此危险因素水平不变的话,2010-2030年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在内的心血管事件估计将达到2100万例/年,死亡将飙升至800万/年。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医务工作者必须因此类“健康危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早在2008年年初,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部署,该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黄河口心血管病论坛》分站系列学术活动是有力响应,并突出了这一健康事业的任重道远,必将极大地提高心血管科医生对“健康危机”的重视程度和诊治水平,也必将对我市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我们不仅考虑到推荐所依据循证证据的强度,也顾及到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强调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的筛查,用药推荐也着重考虑经济效益比,将一级预防落实到了实处,要“从源头抓起”。不但对危险因素的筛查、评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策略,并且对于唯一拥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指南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也作出了明确的推荐建议,也无疑将有效指导临床工作者合理的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临床上,阿司匹林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唯一的心血管一级预防抗血小板用药,其在临床应用已近百年,证据充分,最近证实:用于一级预防可使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20%,而且经济效益比十分突出。
立足综合预防
我们了解到,仅以心血管疾病的“大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来说,它所涵盖的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令人遗憾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还无治愈的方法,凸显出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据最新一项全国4城市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调查发现,心血管高危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仅为14%,其中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的使用率也不足1/3。究其原因,一方面,某些医生缺乏心血管一级预防的意识;另一方面,对阿司匹林的出血副作用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忌,从而制约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综合干预。
鉴于我国严峻的健康形式,更为了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迁移,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神经科、外周血管病、肾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达成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并以此指导我国特别是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临床实践。不但对症下药,更找准了关键,把握了关键。
同时,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基础知识,提高依从性,为把握源头,开启综合预防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大一教授还特别强调,阿司匹林并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怎样更为安全的应用的问题,找准获益大于风险的人群就成为应用阿司匹林的关键。
我们特别呼吁,广大社会群体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加强关注,通过一级预防、综合预防改变中国的疾病现状,使百姓全面获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