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近年来,较广泛的应用于皮肤病与性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十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光动力法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且光动力疗法开始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并在日光性角化、浅表型基底细胞癌、鲜红斑痣及Bowen病等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安全、耐受性好。
1995年,第一个PDT系统在美国产生,它由光敏素(Photofrin)、激光和光纤传送系统组成,用于治疗因食管癌导致的重度吞咽困难。1999年12月7日,美国FDA批准20%盐酸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溶液剂上市,用于头面部的光化性角化病的光动力治疗。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应用于外阴病变,特别是尖锐湿疣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一种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增生性疾病,以6、11、16、18、31、33型感染为多见,是最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女性尖锐湿疣中,HPV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被HPV感染后的细胞增生活跃,能够特异性的浓集光敏剂,外源性的ALA能够选择性地在尖锐湿疣细胞中分布和累积并转化为原卟啉IX(体内正常代谢即存在的一种光敏物质),使用特定波长、能量及适宜的时间窗照射,可以有效的杀灭靶细胞。尤其对于亚临床状态的感染也有可能清除,从而降低复发率。相对于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更多的ALA渗入尖锐湿疣组织中。
光动力疗法能够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后异常增生的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同时对于手术、激光、冷冻等常规方法难以实施的敏感和难治的部位没有禁忌。尿道口的多项临床观察提示光动力连续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5%,且治疗后局部解剖结构保留完好,不会形成瘢痕等。
ALA-PDT通过局部给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可重复治疗,靶组织选择性高,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治疗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不遗留疤痕。局部给予ALA后不仅临床病灶及亚临床感染能够充分显示,在特定波长光激发下,还能显示潜伏感染部位,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