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统称为泌尿系结石。
1、经皮肾微造瘘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于腰部十二肋下肾中级偏下、肾后组肾盏穿刺,采用18 G穿刺针(针鞘和针芯两部分组成),进入肾盏或肾盂后,有尿液从针鞘流出,由针鞘置入导丝,沿针鞘皮肤切口0.5cm,退出针鞘沿导丝逐级进入扩张器扩张,从F6、F8、F10等至F16(直径0.5cm),进入F16套管建成皮肾通道。
因通道逐级扩张而成,基本不损伤肾单位和血管,减少了损伤和出血,通道选择在肾中偏下、肾后组肾盏,输尿管镜能进入大部分肾盏内和输尿管上段。
由该通道进入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撞针,将大块结石粉碎成0.5cm结石颗粒,利用输尿管镜进入水流在套管腔内形成的涡流作用将0.5cm以下的碎石颗粒直接从套管冲出体外,取石结束,输尿管置入双猪尾巴管引流尿液,沿通道置入肾造瘘管防止尿外渗,术后3―4日拔造瘘管。直视下碎石取石,疗效确切。尤其适用较大结石或铸形结石。
2、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膀胱,经输尿管口插入输尿管到达结石部位,从输尿管镜进入气压弹道碎石撞针直视下碎石,取石钳取出碎石块。输尿管置入双猪尾巴管、膀胱留置尿管引流尿液。
3、膀胱及尿道结石的治疗:直通道碎石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直视下碎石取石。
4、输尿管镜的其他应用:
(1)经尿道输尿管镜丝状电极电切治疗输尿管息肉、内切开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输尿管狭窄、尿道狭窄:我科研发自制了输尿管镜丝状电极,我们选用F3输尿管导管(带有导丝),前端剪去,使导丝外露0.3 cm,后端导丝与高频电刀输出端连接,中间段输尿管导管即起到绝缘作用。前端外露导丝向下折30度,做成丝状电极。
在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膀胱,进入输尿管到达息肉部位,丝状电极经输尿管镜进入,接触到息肉进行电切或电凝;轻中度UPJ狭窄,将狭窄环后外侧全层切开,放置F6双猪尾巴管,2个月膀胱镜拔除双猪尾巴管;尿道狭窄,将狭窄环3、6、9、12点切开,放置F20尿管,3周拔除尿管。
(2)耻骨上膀胱造瘘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伤后的治疗除按一般原则处理休克、外伤及感染外,均需行急诊尿道会师术,该术的主要目的是插入尿管,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我们研究实施了耻骨上膀胱造瘘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达到了该治疗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先于耻骨上膀胱穿刺,输尿管镜经穿刺套管进入膀胱,探察膀胱无破裂,找到尿道内口,经输尿管镜由内口向尿道插入斑马导丝,退出输尿管镜保留斑马导丝,输尿管镜再经尿道外口进到尿道断端寻找斑马导丝,找到后取石钳拉出导丝,将尿道外段斑马导丝穿入三腔气囊尿管(顶端带孔),将尿管沿导丝推入膀胱。耻骨上经膀胱穿刺套管(F16)插入膀胱造瘘管(F14)。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3~4周,留置耻骨上膀胱造瘘管2周。
二、治疗前列腺肥大(BPH)的金标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肥大又称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60―70岁发病率达60%,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国际公认治疗前列腺肥大的金标准,是将电切镜通过尿道插到前列腺部位,将增生的腺体一片片切除,因为是电切,大大减少了出血,又由于直视下切除,所以较开放手术切除更干净彻底。
切除组织经镜鞘吸出。近日我们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是用电切镜在前列腺尖部切开前列腺组织至外科包膜,象开放手术那样在腺体和包膜间用镜鞘剥离剜除腺体,再电切粉碎后吸出膀胱。
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输尿管囊肿:电切镜经尿道进入膀胱,切除肿瘤,深度达肌层甚至膀胱全层,范围达肿瘤周围2cm,术后留置尿管;电切镜经尿道进入膀胱,切除输尿管口囊肿。
三、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电视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开展是随着泌尿外科内腔镜的发展而产生的。腹腔镜手术是在腹部或腰部穿孔(直径0.5――1.0cm)三至四个,建立工作通道,由该通道进入手术器械,在电视直视下操作完成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我们自2004年已成功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肾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腹腔镜隐睾切除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