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颈部肿块粗略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
炎症、先天性疾病和肿瘤。炎症性肿块的表现比较好诊断,一般都有“红、肿、热、痛”这样一些表现,象临床常见的急性淋巴结炎、颈部脓肿等都会有疼痛、局部红肿和皮温增高等,当然象慢性炎症和特异性炎症比如淋巴结结核,往往这些表现不典型。
先天性疾病多数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就能发现,大多数是囊肿性疾病,比如好发在颈部正中的甲状舌管囊肿、颈侧区的腮裂囊肿和囊状淋巴管瘤,这些多数都表现为质地较软的囊性肿块,可能缓慢增大,少数时候也可突然增大,无痛痒,结合年龄特点就可以诊断。
肿瘤在颈部肿块中最多见,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有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和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器官来源的肿瘤。神经性肿瘤一般没有症状,缓慢生长,颌下区和颈根部较多见;血管性肿瘤一般位置较深,如是动脉性的肿瘤触摸有血管搏动是最重要的鉴别方法。甲状腺肿瘤多位于颈前正中靠下方气管两侧,腮腺肿瘤多位于耳前、下、后部,颌下腺肿瘤位于下颌下,这些腺体的肿瘤以良性居多。
恶性肿瘤又可分为原发于颈部的和转移性的,转移性(主要是淋巴结)肿瘤多见。原发恶性肿瘤常见的是恶性淋巴瘤和甲状腺等器官的癌。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多个肿块的融合,质地比较硬,活动度差。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头颈部,少部分来源于胸、腹腔器官,多位于颈侧区。一般来源于鼻、咽、喉部的转移癌多位于颈部上半部分,而甲状腺以及胸腹部转移来的癌多位于下半部分。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应该从病程、肿块部位、性质等各个方面综合判断。一般说来,短时内(如7天)发生的肿块一般为炎症性,发现已很长时间的肿块(如7年)多为先天性,病程中等的(如7周)多为肿瘤。肿块如果位于颈前下方,首先应考虑甲状腺肿瘤,如位于颌下应考虑颌下腺肿瘤或淋巴结,如果位于耳周围下方区域则应考虑腮腺来源。
如果肿块单个,无痛痒,首先考虑神经来源良性肿瘤。如果成串珠样纵向排列,应注意有无结核的可能。如果肿块无痛,多个,有融合,如果伴有发热,则应考虑恶性淋巴瘤。如果肿瘤位于耳下方,质地硬,活动度差,近期增大较明显,则应考虑咽、喉部来源的转移肿瘤,特别是对于我国东南地区居民,因为鼻咽癌在我国南方是高发区。
二、下面讲几个常见的颈部肿块的特点和鉴别
1、甲状腺舌导管囊肿:甲状腺起源于胚胎期咽底部的内胚层,15周时向下移动,最终停留在气管前,峡部位于第2~4气管环前,甲状腺与咽底部之间有甲状腺舌导管,在甲状腺下移过程中,甲状腺舌导管萎缩、闭锁,若有甲状腺组织残体滞留在下移途中的任何部位,出生后甲状腺舌导管则可能继续存在,临床表现颈前部囊性肿物,称甲状腺舌导管囊肿。
囊肿位于颈前正中线,多位于舌骨附近,有时囊肿长在舌根部,从口腔的舌根部可看到一肿物。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时,肿物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用手触之张力大,有囊性感。甲状腺核素扫功很有用处,可以帮助我确诊甲状腺舌导管囊囊及其位置。当发生感染后,甲状腺舌导不定期就出现肿大、化脓,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2、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非常常见,发生率为2%~6%。甲状腺位于颈部气管前,被气管前筋膜覆盖,固定在气管环上。当病人吞咽时,甲状腺随食管、气管活动而上下移动,我们在检查时可以感觉到甲状腺在检查者手指下滑动。此时我们可以用手指去感觉甲状腺的大小和形态,这是检查甲状腺的必要手法,是区别颈部甲状腺和其他肿块的可靠方法。
正常甲状腺质地柔软,是摸不着的;当发生肿大或肿瘤时,就可以摸到。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其他较为多见的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即甲亢),慢甲炎,原发性甲减合并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毒性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甲状腺肿瘤。
3、异位甲状腺:胚胎期甲状腺在下移过程中,可能会下移过度,下移到胸骨后甚至心包,就会形成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可发生在胸骨后、颌下、心包等处,甚至有报道异位甲状腺发生在下颌角或肩胛部的。异位甲状腺属于不正常的甲状腺,由于发育不良,随着年龄的增长异位甲状腺逐渐退化,功能逐渐减低,如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异位甲状腺肿大。
此时病人常常自己或被别人发现颈部有肿块而来就诊。有些医生在术前没有考虑到异位甲状腺的可能,既没有检查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也没有给病人做甲状腺核素显像检查,更未向病菌做任何交代,就将肿块切除。结果手术加快了甲减的发生,病人需要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术后病人发生甲减后知道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常常因此发生医疗纠纷。
异位甲状腺可以通过甲状腺核素显像方法显示出来,非常特异。多数病人在甲状腺正常部位和其他部位同时有甲状腺组织。如果我们在术前考虑到异位甲状腺的可能性,用放射性碘检查可以得到正确有诊断。补充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使肿大的甲状腺变小,避免了不必在的手术。
4、鳃裂囊肿、鳃裂囊肿位于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多数位于颈上部颌下区,触之为囊性感。由于囊壁淋巴组织丰富,而且与咽部淋巴组织相互联系,故咽部或口腔发生感染时,鳃裂囊肿也随着发生感染而增大、疼痛及压痛明显,甚至引起发烧。
5、颈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为感染或肿瘤转移多见。口腔、咽部的感染常常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时大时小,淋巴结肿大不明显,但疼痛、压痛明显。淋巴结核多发生于颌下、胸锁乳突肌后前缘及锁骨上,病人多数有结核的乏力、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一般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推之可自由滑动,压之不痛,后期可以形成寒性脓肿,瘘管和溃疡。
此时检查发现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癌细胞经淋巴液转移有一定的规律,胸锁乳突肌前,包括颌下三角区和颈动脉旁区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甲状腺、口腔、鼻、咽喉等处的转移灶。胸锁乳突肌后面的颈后三角区转移癌较少见,偶见于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和恶性淋巴瘤。锁骨上区是转移癌最多发生的部位,左侧多来源于消化道的转移癌,右侧多见于肺部的转移癌。
乳腺癌多发生于同侧腋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癌转移淋巴结的局部特点为肿块固定、质地坚硬、生长快、与周围组织粘连。
6、血管瘤:为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表现紫红和暗红,质地柔软、大小形状不一,加压后瘤体缩小,减压后立即恢复原状,有时用听诊器可听到风或冲击音,可发生在颈部任何处。
7、囊性水瘤:多为先天性,位于锁骨上窝和颈后三角区,生长缓慢,与皮肤不粘连,但可与皮下组织粘连,囊性感,用手电筒照射可见透光。
8、皮样囊肿:多位于颏下三角区,单个圆形,与皮肤不粘连,与皮下深层组织粘连。
9、腮腺肿瘤:腮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和恶性肿瘤。腮腺肿瘤位于耳垂和下颌角之间。
10、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是神经组织的一种良性瘤,多来自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生长缓慢。质地坚韧,压之不痛,多位于颈前三角区、咽旁及锁骨上区,与皮肤色周围组织无粘连。
11、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是一种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多位于下颌角下方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之前缘,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触之似硬橡皮,左右可移动,但上下移动受限,有时可扪及血管搏动和听到血管尽杂音。
三、对于颈部肿块的防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自查触摸颈部,特别是颈部两侧区域,如有怀疑尽早到医院检查,争取早发现。
2、要关注头颈部器官的疾患,重视鼻、咽部的不适,如耳闷、耳鸣、吞咽不适、异物感等症状不要轻易忽视,早做检查;
3、对于家族中有恶性肿瘤的人群,更应该定期健康检查,及时防范;
4、我们还可借助血液生化、B超检查、CT与MRI(核磁共振)、甲状腺细针穿吸细胞学、内腔镜检查(鼻镜、喉镜、支气管镜、胃镜等)、X线检查、活组织检查、细胞涂片等各种手段帮助我们确定性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