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乳喂养的意义:(双向)
1、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乳汁是富含婴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宝宝营养成分: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类)及各种维生素。
2、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母乳喂养的孩子一般来说抗病能力强,很少得病,这是任何乳品都无法替代的。
3、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患乳癌、卵巢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同时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后康复。对于爱美的妈妈们来说,母乳喂养还可以帮助你消耗多余热量,帮助恢复身材。
(母乳是初生婴儿理想的食物。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婴儿至少喂满4个月的母乳。)
每年5月20日是中国的母乳喂养日。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二、哺乳中遇到的问题:
1、产后乳汁不足。喂奶前乳房无胀感,无喷乳反射,宝宝吃奶周期短,宝宝因进食不足出现哭闹等。
2、乳头皲裂。由于宝宝吸奶力量大、感染、护理不当等引起。可见乳头有血泡、破溃、结痂、喂奶时疼痛剧烈。许多妈妈因此停止哺乳。若发现乳头破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的情况则很可能是乳腺炎早期的表现,要高度重视。
3、急性单纯性乳腺炎。(出现原因有哺乳方式、时间不正确、乳头皲裂、外伤等) 初期,因乳汁的淤滞,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不畅,乳房局部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肿块,乳房胀痛明显。继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硬结明显,触痛加重,病人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如触及肿块波动感即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
三、处理原则
中医治疗的特色:(我科有一套完备的针对产后乳房疾病治疗方案,详述如下)
1、产后乳少:中医认为乳少原因多为产后气血亏虚所致。中医通过调理产妇脾胃功能,以益气养血、通乳为原则运用中草药进行调理;同时配合排乳按摩,通过刺激与乳汁分泌相关的穴位结合乳房局部按摩起到刺激乳汁分泌的作用。操作过程中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效果明显。
2、乳头皲裂 : 中草药口服剂外敷效果明显,不影响哺乳。
3、急性乳腺炎:(从中医角度分析,乳腺炎的病因分为3种,乳汁郁积;这是中西医统一的一点;肝郁胃热:哺乳期情志不调畅,或产妇产后过食肥甘厚腻等;感受外邪:产后产妇免疫力低下所致。)
乳汁淤积是根本。出现乳汁淤积时,及时正确的排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乳汁淤滞于乳络等部位会引起局部肿胀、硬结、疼痛剧烈,有些产妇因疼痛停止哺乳。针对本病,中医治疗强调早期以通为用,以消为贵。(治疗方案有以下五种)
(1)排乳 乳汁的淤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出现乳汁淤积时,要及时正确的排乳。手法按摩乳房既能疏通乳络,又能消肿、散结,促进气血运行以畅通乳腺导管,达到通则不痛之效。同时手法按摩是一种无放射、无创伤、无副作用的自然保健疗法,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见效快。(我科有专业排乳医务人员,排乳手法熟练、规范,疗效显著,平均每天处理3-5例患者,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2)中草药治疗 辨证运用通乳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类中药水煎服,进行全面调理治疗,不影响哺乳。
(3)中药外敷 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有消肿散结之功。局部用药,不影响哺乳。
(4)微波理疗 有消肿、止痛、通络之效。
(5)心理疏导 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对乳腺炎的恐惧,对哺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纠正,进行心理疏导。
(现在乳腺门诊因产后乳汁不足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而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部分患者事实上并非真性乳少,而是由于乳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而引起,经使用排乳手法配合中医特色治疗,患者乳汁量逐渐增多,达到哺乳的要求。急性乳腺炎治疗后如排乳通畅,肿痛减轻,发热渐退,则预后较好;否则便易化脓,易引起乳漏,迁延时日,预后较差。所以早期出现乳汁淤积时,应给予及时、正确、规范的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