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许多卒中的二级预防已经被应用于临床,但是患者仍然有较高的再发卒中的危险。这些发现与一些通常的机制是一致的,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一些目标器官包括心脏、脑、肾脏。这些也反应了其他类别的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控制血压在最合适的范围,胆固醇,或者糖尿病。
对未来血管事件再发类型的更好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能够设计发现对这些高危人群,新的更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因此,血管事件的基线和再发率可能在二级预防策略的目标中非常重要。为此,以Hisatomi Arima为首的PROGRESS(培哚普利预防卒中再发研究)协作小组研究了二者的关系即初始的事件和未来血管事件中的几种不同的类型的关系以及他们和降低血压的联系,并将结论发表于2006年第6期的《stroke》杂志上。
方法:培哚普利预防卒中再发研究(PROGRESS)试验是随机,安慰剂对照的
培哚普利预防再次卒中的辅助分析研究实验,共610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一个随机的有安慰剂对照的降低血压实验(平均年龄64岁,30%的女性),随机的被分入治疗组或者安慰剂组。选从1995年5月~1997年11月的6105例患者,入选者近五年内有的患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但是需要排除SAH(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此外,入选者对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需要没有明确的适应症或者禁忌症。入选者没有血压域值的要求,本试验已经被医学伦理委员会授权。每位受试者均填写试服志愿书,试验程序和医学会指南要求一致。受试者在服用4周的培哚普利后,被随机双盲的分入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治疗组包括在服用培哚普利(4mg/d)基础上的食物疗法。或者添加吲达帕胺(2.5mg/d;or 2mg/d日本)这些患者对于使用利尿剂没有特别的适应症或禁忌症。那些服用安慰剂组患者所服用药品外观及所含活性成分等同。
定义血管病基线:通过调查最近有无发生中风或者TIA、以及医学病案调查、体格检查、放射学检查。90%的受试者经过影像学证实,94%的患者患有缺血性卒中。卒中和TIA的定义根据第9界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第 431, 433, 434, 436, 和 437 页。中风的亚类如缺血性(ICD9 codes 433 to 434)、出血性(431)、未知型(436C437).根据诊断记录,将卒中再分类为:
1、腔隙性梗塞;
2、心梗;
3、大动脉梗塞;
4、为止类型的缺血性卒中。如果受试者患过一次以上的卒中事件,则选用最近的一次卒中事件分析。确定是否冠心病,依据病史,临床辅助检查,心电图,血管造影。确定较严重的冠心病依据病史。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增高。
结果:脑卒中亚型和冠心病事件是和同样的事件再发有联系的,为1.5~6.6倍的危险。(危险比,1.51~6.64;p=0.1致大动脉梗死,p=0.0001致其他血管事件)。然而,46%~92%的再发血管事件不是相同类型。积极的治疗使这些血管事件的患者再发事件减轻(相对危险比减少,25%;p=0.0001,脑梗死者;42%,p=0.0006,出血性卒中;17%,p=0.3,冠心病;同等性质疾病p=0.4)。在平均3.9个随访年,共1062个大血管事件发生(4.8%每年。
大血管有危险的结果是48%,在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随机治疗后,其中有中风史者再发几率较有TIA史者高。患者之前患卒中者,934例中有637例再发血管事件。再发同种类型的卒中13%,不同类型的卒中81%。在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随机治疗后与无卒中的病史患者相比较,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有高达59%的危险性再发卒中。同样的,卒中和观察到的再发的同种类型的卒中亚型:腔隙性脑梗塞、心源性栓塞和出血性卒中有很大的联系。
结论:患者曾经患过血管事件具有极高的危险再次患同种类型的或者其他类型的血管事件。因此,对高危人群,广泛的二级预防策略是必须的。降低血压疗法可能是二级预防策略里面最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方法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曾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比如脑中风和心肌梗塞)的患者。常规的降血压治疗应该应用于所有的曾经患过血管事件的患者。
尽管对于主要的血管事件都有一些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但是患者再发和患其他主要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还是非常高的。在我国心脑血管的卒中二级预防一直是各位医师所关注的,特别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但是具体的调控范围仍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探索,特别是需要国人的大规模多中心协作研究来得出一个可靠的合理的合适的血压、血糖、血脂调控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