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2005年9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SMAS)3例,男2例、女1例,年龄14~25岁。均为热力烧伤。 烧伤总面积65%~90%,其中Ⅲ度50%~60%TBSA。
伤前消瘦、体质差。2例伤后7~10d并发脓毒症。13~14d并发SMAS。临床表现:上腹饱胀、呃逆,进食不久发生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混有胆汁的胃液,量达1500~2770ml/24h。腹部B超提示胃扩张,在X线下用泛影葡胺显影:胃巨大型,十二指肠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未见蠕动波,显影剂可进入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进入小肠。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X线所见,确诊为SMAS。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治疗方法
(1)立即禁食水。
(2) 留置鼻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液<30~50ml/24h时,停止胃肠减压,经口进少量流食,观察1~2天无不适时拔除鼻胃管。此时经口饮食及十二指肠管泵入营养液并存,病人进食无不适。
(3)用Olympus160电子胃镜重新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CH10 145cm、外径3.33mm)。本组3例均于伤后6小时内留置鼻肠管,在并发SMAS时,经X线显影证实其远端在十二指肠球部,因此重置,使远端跨过Treitz韧带,至十二指肠受压部位以远,经X线证实后,用喂养泵泵入营养液。结合肠外营养,每日总热卡按Curreri公式计算:104.6kJ×体重(kg)+167.4kJ×烧伤面积,本组3例为15065KJ~20819kJ,肠外营养用8~12d后,热卡可完全由肠内营养提供,此时可拔除鼻肠管。
(4) 在翻身床取俯卧位,2~3h/次,3次/24h,
(5)控制感染及脓毒症,加强脏器功能维护及全身支持治疗。
3、结果
3例SMAS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无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鼻胃管留置7~13d,鼻肠管留置25~32d。经治42~65d痊愈出院。
4、讨论
严重烧伤并发SMAS的病因明确,由于烧伤后的高代谢,营养消耗加大,脂肪分解增多,肠系膜及腹膜后脂肪减少,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脂肪垫变薄,二者夹角变小,而十二指肠横段正位于其夹角内,另外长期平卧,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牵拉,夹角进一步变小,这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其后的十二指肠,引起SMAS。
该综合症治疗,以往,留置鼻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的报导较多,而同时留置鼻胃管和鼻肠管“双管齐下”的方法未见报导。本组3例均 “双管齐下”,在胃肠减压同时实施肠内喂养,保护了肠道粘膜,防止肠源性感染发生,提供一定热量,且缩短了肠外营养时间。用喂养泵泵入营养液,量由少到多,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本组无1例因并发症而中断肠内营养。因此,“双管齐下”治疗SMAS是安全有效的。
俯卧位时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的牵拉,使其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增大,减轻对十二指肠横段的压迫,可缓解临床症状。大面积烧伤的翻身床治疗,有利于俯卧位。因此,只要病人情况允许就尽可能延长俯卧位时间,3例经俯卧位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无1例发生意外,安全有效。
严重烧伤处于高代谢状态,并发脓毒症后在此基础上,静息能量消耗(REE)进一步升高,且持续时间更长,这种强烈的促体内蛋白分解,抑制糖和脂肪利用的高代谢反应,可使机体迅速陷入负氮平衡和营养不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这可能是并发脓毒症后易发SMAS的原因。
严重烧伤后高代谢导致营养消耗并发SMAS,因此对伤前消瘦、体质差者,视为并发症易发的高危人群,注意热卡的摄入,防治脓毒症,预防SMAS发生。对疑似SMAS者,尽早X线显影确诊,一旦确诊尽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