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是在影像导引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部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历史 1984年法国介入放射学家jalibert和deramond等首先利用该技术治疗一例c2椎体血管瘤患者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988年dukuesnal等首先运用pvp治疗ovcf。1989年kaemmerlen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瘤,其报导向2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患椎注入骨水泥,16例效果良好,2例无效,2例出现了并发症。目前,pvp在我国各级医院中广泛应用着,我院骨科于今年已成功施行了10余例,其中有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椎体转移瘤等病例,并全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vp的适应症
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性疾病日益受到关注。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系统性骨骼疾病。Op的并发症较多,最严重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部位有脊柱,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质疏松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常应用保守治疗及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在影响设备的帮助下经皮向病锥注入填充物,方法简单,疗效明确。
2、椎体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个别血管瘤侵袭椎体严重,而导致椎体微骨折甚至椎体塌陷,引起疼痛或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引起相应症状,应用pvp可起到止痛,增加椎体强度,栓塞瘤体等作用。
3、骨髓瘤 当骨髓瘤累及椎体时,导致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成骨细胞活动减弱,常表现为椎体骨小梁破坏和骨质吸收,从而引起剧烈疼痛和活动障碍。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并无特殊方法,所以病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并没有得到恢复,进而表现为椎体高度的丢失,严重时可引起椎体后突畸形甚至压迫脊髓导致瘫痪,因此,及时的采用适当的方法重建骨质强度和高度是相当重要的。Pvp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加强病变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椎体转移瘤 椎体转移瘤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难以忍受的胸腰背部的剧烈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因肿瘤侵犯脊髓或因椎体出现病理压缩性骨折压迫脊髓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甚至瘫痪。Pvp的优势是用骨水泥填充了病变的椎体,即刻起到固定和增强椎体强度的作用,增加病变椎体的稳定性,防止骨折进展进一步塌陷压迫脊髓,有效治疗微小骨折引起的疼痛,此外骨水泥的热效应和pmma单体的细胞毒性使椎体内及其周围神经组织变性坏死,从而降低了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病变椎体的疼痛。
5、创伤性骨折 以前认为具有正常骨密度,由外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年青患者不属于pvp的适应症,但是随着新型填充材料的研发以及pvp应用领域的扩展,有学者将其应用于神经功能完好,后突畸形小于20度,椎体压缩小于50%脊柱稳定的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此外pvp作为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一种辅助手段,也用于治疗一些不稳定的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