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道的脊柱穿刺活检中,绝大多数是在CT引导下完许多疾病几乎可以仅借助影像学得出诊断,但对成,而且多由放射影像科医师完成。由于医院的于骨肿瘤或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诸多客观原因,我院自2006年1月起,开始尝试仍然被视为金标准。在骨肿瘤的治疗指南中,将由骨肿瘤专业医师在X线监视下,在手术室进行“穿刺(或切开)活检”定为治疗前的必要步骤。四脊柱椎体病灶穿刺活检,至2010年6月,已完成肢骨肿瘤的术前穿刺活检已被广泛接受并开展,病例14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相对而言,脊柱肿瘤或病灶的穿刺活检率偏低,可能有以下原因:(1)脊柱的解剖特殊,相对于肢资料与方法体,对其进行穿刺的难度大; (2)由于不同医院内科室发展与分工的差异,部分脊柱肿瘤患者被收一、一般资料入脊柱外科,而非骨肿瘤科,不同科室医师对肿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并瘤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别。
一、资料与方法
男95例,女50例,年龄21~75岁,平均55岁。肿瘤累及情况:胸椎87例,腰椎58例,其中单一椎体94例,多发椎体5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2例;C级47例;D级59例;E级2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脊柱肿瘤常规相关检查,包括血化验、胸部CT,脊柱X线、CT、MRI,ECT等。为明确病理诊断常规行穿刺活检。
二、穿刺方法
患者俯卧位,C或G型臂透视机定位病变椎体,根据病灶位置选择拟穿刺椎弓根(必要时双侧),透视定位时以病变椎体为视野的中心,要求获得该椎体的标准正侧位图像,即正位像时两侧椎弓根呈对称椭圆形,侧位像时上下椎板为线形或对称性长椭圆形。常规消毒、铺单,以椎弓根投影点的上缘向外1~2cm(根据患者体型)为进针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在心电监护条件下加用静脉止痛药),参考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1],在X线监视下调整矢状角及冠状角,钻入骨穿针,当穿刺针尖端接近病灶时,拔出针芯,将外套筒继续钻入病灶内1~1.5cm。原位旋转外套筒360 °,套筒尾端连接20ml注射器,持续抽吸负压状态下,缓慢拔出穿刺外套筒,最后使用针芯顶出套筒内活检标本,固定后送检。
结 果
一、操作结果
本组145例,其中116例单侧单次穿刺成功(以取出长度>0.5cm实性标本为标准),14例单侧第2次穿刺成功,11例两侧多次穿刺成功,1例患者中途要求放弃,3例穿刺失败。穿刺用时1045min,平均20min。
二、病理结果
穿刺标本送检后,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130例,阳性率为89.7%。其中转移瘤82例,骨髓瘤14例,脊柱原发肿瘤11例,淋巴瘤8例,感染8例,骨质疏松症6例,寄生虫病1例。
三、并发症
穿刺过程中有3例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经麻醉师短暂处置后不缓解,放弃操作后改善。4例患者穿刺过程及稍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或原神经症状加重,经脱水等处理后均缓解或恢复至穿刺前。术后穿刺口出现血肿3例,1周后自行缓解。所有病例穿刺眼2周内均愈合。
四、随访结果
对穿刺获得病理诊断的130例患者随访1-3个月,其中放弃治疗或失访21例,穿刺后接受内科治疗23例,手术治疗86例,手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吻合73例,活检准确率为84.9%(73/86)。
讨 论
一、脊柱椎体病灶穿刺活检的意义
脊柱椎体病灶穿刺活检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尽快明确诊断。临床上脊柱椎体病变发生率较高(其中主要是肿瘤或须与肿瘤鉴别,后文中部分将病灶与肿瘤互称),除了原发病变或肿瘤外,还有继发或转移性肿瘤。由于脊柱特殊解剖特点,其病灶早期不易发觉或诊断,后期又会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可疑恶性肿瘤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符合骨肿瘤治疗的原则或程序。对于四肢可疑恶性骨 肿瘤常规进行穿刺活检,已被写入了骨肿瘤诊疗常规,文献证实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了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基于类似的组织学特点等因素,对于一些脊柱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术前化疗可能有利于改善手术中界限的安全性以及预后;不仅如此,对于部分累及脊柱的肿瘤(淋巴瘤、骨髓瘤),有可能根据穿刺结果进行单纯放、化疗即可达到治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骨折或神经压迫等除外)。另外,穿刺活检亦是疑难脊柱病变鉴别诊断的关键手段。
二、穿刺活检方法的选择
目前胸腰椎椎体穿刺活检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入路,其优点是:解剖学上较安全,其次通过变换角度,经椎弓根可以达到椎体上的大部分区域。其缺点是:椎体上仍有经椎弓根不能到达的盲区,其次任何穿刺操作均存在针道被肿瘤污染的风险。
穿刺活检的方法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监视系统及穿刺针的差异。由于脊柱的解剖特性,因此对其进行穿刺活检必须在监视系统引导下。监视系统的选择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操作者自身专业背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稍早该类穿刺活检多有影像科医师在CT监视引导下完成;但骨科医师随着越来越熟练地掌握了椎弓根技术(内固定及椎体成形等),X线(C型臂、G型臂)监视下完成穿刺活检并不困难。本作者主要采用X线透视,对比文献上较多采用的CT下监视,总结前者有以下特点:(1)影像效果可能不如后者精确、直观,但外科医师的操作经验可以弥补;(2)X线透视的操作快捷性、便利性优于CT扫描;(3)比较而言,无论对于操作者或患者,前者的射线量较后者少;(4)X线透视可以在手术室完成,在辅助镇痛、生命体征监护、无菌条件等方面优于CT影像室。Ali Nourbakhsh比较X线与CT引导下经皮脊柱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3%、3.3%,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穿刺使用的活检针直径为3.0mm,文献报告的穿刺针直径为1.5~3.0mm不等,一般来说,穿刺针的直径越大,其穿刺活检确诊率越高,本组确诊率为89.7%,文献报告的确诊率为67%~100%不等[2-3]。当然,穿刺针直径的加大,也增加了穿刺并发症的风险。结合本组病例及文献资料,其并发症包括:肺损伤、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4]。
此外,灵活掌握穿刺活检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对于病灶累及椎体后缘或已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行穿刺活检或直接手术减压,因为穿刺可能导致病灶内出血,加重神经压迫等。
椎体穿刺活检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计算机导航技术、穿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技术等的应用可能有利于在提高穿刺确诊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