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在数秒钟、数分钟及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完全恢复,而不留任何症状和体征,常反复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突然,历时短暂,症状和体征出现后迅速达高峰,持续时间为数秒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而无后遗症。各个病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而反复刻板地出现,多则一日数次,少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作1次,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较频繁。
根据受累的血管不同,临床上将TIA分为两大类: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TIA。
(一) 颈内动脉系统TIA
症状多样,以大脑中动脉支配区TIA最常见。常见的症状可有侧上肢和(或)下肢无力、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亦可有失语、失读、失算、书写障碍,偏盲较少见,瘫痪通常以上肢和面部较重。短暂的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之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TIA所特有。如果发作性偏瘫伴有瘫痪对侧的短暂单眼失明或视觉障碍,则临床上可诊断为失明侧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述症状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二)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有时仅表现为头昏、眼花、走路不稳等含糊症状而难以诊断,局灶性症状以眩晕为最常见,一般不伴有明显的耳鸣。若有脑干、小脑受累的症状如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等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则诊断较为明确,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可表现为皮质性盲和视野缺损。倾倒发作为椎-基底动脉系TIA所特有,患者突然双下肢失去张力而跌倒在地,而无可觉察的意识障碍,病人可即刻站起,此乃双侧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枕后部头痛,猝倒,特别是在急剧转动头部或上肢运动后发作,上述症状均可提示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并有颈椎病、锁骨下动脉盗血征等存在的可能。
有些症状即可见于颈内动脉系统,亦可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这些症状包括构音困难、同向偏盲等。发作时单独表现为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构音困难、吞咽困难、复视者,最好不要轻易诊断为TIA,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寻找确切的病因。上述2种以上症状合并出现,或交叉性麻痹伴运动、感觉、视觉障碍及共济失调,即可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TIA发作。
TIA的时限短暂,持续15分钟以下,一般不超过30分钟,少数也可达12-24小时。但在24小时后仍能查到神经体征者,显然已属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程与预后:TIA的自然史为5年内发生脑梗死的有25-40%,许多回顾性前瞻性研究均肯定TIA的严重性。TIA是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先兆,特别是颈动脉系统TIA发作频繁时,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更大。约36%患者于TIA起病1个月内发生脑梗死,50%于12个月内发生。据估计约1/3TIA继续发作,但并不发生持久性功能障碍,1/3发生脑梗死,,另1/3病人发作可自行停止。根据许多年临床报告,TIA不仅是脑梗死的先兆,也是心肌梗死的先兆,而且心肌梗死往往是TIA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TIA发作应作为一种紧急情况来对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