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骨骼组织一直在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也是一个老化的过程。骨骼的生长发育在30岁停止,在30岁至40岁间稳定,此后开始老化或退变,50岁后,骨骼的水分增多,钙及有机质逐渐减少。
人到中年后,腰腿不像青年时期那样轻快,有时还关节疼痛、活动不灵便,这都是运动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其中,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在这种退行性改变中扮演主角。“骨质增生”可以说是众所周皆知,它是在X线照片上见到的骨骼赘生物,也称“骨刺”,用更通俗的话来描述,即是关节边上多长出来的骨头。
一听到骨质增生这个词就会想到此病带来的疼痛,因此骨质增生的治疗也就广受关注,但是很多人在治疗骨质增生时陷入了一定的误区,那么治疗骨质增生有哪些误区呢?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下治疗骨质增生时需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误区1:
骨刺是种病一定要治疗:人体关节从30岁开始就开始退变了。因为这是一个自然衰老的过程,属于生理自然现象。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就是人们会立即治疗。其实只要无任何临床症状,病人也无丝毫痛楚。这种情况下的骨刺还不能称为病,是不需要治疗的。除非当骨质增生发展到压迫重要组织,发展为骨质增生症时,才需要用治疗手段来解决。
误区2:
骨刺很硬会把骨头磨痛: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之一就是人们的骨刺生长于人的软骨组织中,它不会直接刺激你的肌肉,造成疼痛。疼痛的出现是因为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等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情况下的骨质增生就要治疗了。
误区3:
治疗可以把骨刺“剔掉”:出现骨质增生症而采取医疗手段去治疗它,不是为了“剔掉”或“卸掉”骨刺。骨刺有时对人体还有正面作用,治疗的目的就是限制骨刺的破坏,让它更好地为人体服务。
在医学上,骨质增生实际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客观形成的。所以大家在治疗时,注意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
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治疗骨质增生的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就要引起注意,避免治疗的误区,积极预防护理,摆脱骨质增生带来的痛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