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雨水胃正中月中,春属木,木依水而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
起居方面,雨水之后要特别注意春捂,这时候气候乍暖乍寒,有些人急于脱棉衣,故有“二八月乱穿衣”之说。此时转暖的基础还是冬季的寒冷,所以虽然逐渐变暖,但早晚温差大,不宜过早穿单衣,否则容易发生感冒或关节病变。春季阳气开始升发,很多人都开始感觉到“春困”。
人体的变化与自然万物一样,在春季开始活跃,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需要更多地养分。如果冬季储备不足,由于营养供给不上则会发生春困。
如果春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调理。一方面,多参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补给身体中的氧气,《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晚睡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另一方面,要注意健脾,以增进身体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能力。“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可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饮食总的原则是少酸多甘,健脾抑肝。酸有收涩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升发。甘味食物是指具有甘甜味道的,如蜂蜜、大枣等。而且,春季多风,气候变暖,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口鼻、皮肤干燥。
少吃肥厚腻的食物。雨水前后宜吃食物:蔬菜,韭菜、香椿、菠菜、百合、山药;水果,柑橘、苹果;饮品,蜂蜜、牛奶、白开水。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
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