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2002年约有386000人死于食管癌。其总的流行特征表现为:不同地区、国家、种族、性别和不同时期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全球五大洲以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较高,欧美和大洋洲发病偏低,我国更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与发病最低的西非相差20倍。
据我国科学工作者考证,两千多年前豫西一带已有食管癌发病的记载,如战国时代的地理着作《山海经》(公元前475~前221年成书)《五藏山经?中次七经》反映堵山(今河南省西部一带山区)有患“咽”病者。自秦、汉时代以来,历代医学着作有过许多叙述,称食管癌为“噎膈”。如《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隔(与‘膈’通)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医门法律》谓:“过饮滚酒,多成膈症,人皆知之”;《医贯》论膈症云:“惟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反胃者”等,说明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食管癌的流行。
解放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管癌的防治研究,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几次空前大规模的恶性肿瘤死亡调查,彻底摸清了我国食管癌的流行情况,发现我国有几个食管癌高发区。为了解除高发区群众的疾苦,为了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和根治办法,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深入高发区进行食管癌的普查普治、病因和流行病学研究,当时河北磁县、河南林县、山西阳城县、四川盐亭县、湖北钟祥县和新疆新源县等地建立了食管癌现场防治点,经过三十多年来积极防治,目前,磁县、林县、盐亭县等防治点已经看到了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