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脱肛主要指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垂,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垂,又称直肠脱垂。
1、诊断依据
(1)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100px,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垂。。
(2)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200px,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垂。
(3)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200pxi,圆柱形,丧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很厚,需手法复位,肛门松驰,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垂。
2、证候分类
(1)脾虚气陷: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弱。
(2)湿热下注: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3、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肛门括约功能良好。
(2)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
(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