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恐惧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也是左思右想后才下决心把上面最后一颗没用的牙齿拔掉的。无论是教科书也好、老师的传授也好,对于拔牙都会讲一些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之类的事情。因为在牙科的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恐怕就是拔牙了。再看拔牙的方法,又是锤子、又是凿子、连血带肉的,哪像是在治病,分明是木匠在干活嘛。于是,对于拔牙的恐惧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那些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的老年人,不光是自己不敢去医院拔牙,医生也很少愿意为他们提供拔牙治疗的,因为,教科书说了,对这些病人拔牙要慎重,一个“慎”字,使得多少人长期忍受着牙病的痛苦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经常能看到这一类的病人,专门起早挂专家号,要求不高,能吃饭就行,你看着办。看着嘴里到处是无法保留的牙根和松动的牙齿,医生的建议只有是拔掉不能保留的牙齿,剩下的进行治疗后镶牙。建议很好,能想象出系统治疗后一副漂亮而完整的牙齿,但拔牙怎么办?心脏病、高血压病能拔吗?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对话。病人:“医生,我有心脏病、血压高,能拔牙吗?”医生:“只要你不紧张,能够承受打麻药时进针的疼痛,就可以拔牙。”“我曾经给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一次拔掉了20颗牙齿。”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声震惊。有佩服的,觉得总算找对了人。也有怀疑的,真的吗?是“贼大胆”还是吹牛?遇到这种情况,向来慢性子的我总是会以聊天的方式让病人接受我、接受拔牙,通常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吧,你先体会一下我的拔牙手法,今天可以先拔一颗,剩下的以后再说。”病人在将信将疑的情况下,也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牙齿已经离开了他的口腔。记得有这样一个病人,嘴里有九颗无法保留的牙齿需要拔掉,因为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不但自己害怕拔牙,连医生都感觉发怵。而不拔牙的后果是牙齿反复发炎,也不能镶牙,更谈不上正常咀嚼了。看了报道,慕名而来,但内心的恐惧仍然不能放下,虽也明白我说的道理,但还是重复的问:“今天就可以拔吗?是九颗一起拔吗?”我说:“今天就可以拔,只要你已经做好准备。也可以一次就把这些牙根拔掉,不过,今天还是先拔一颗,你先感觉一下。”当病人接受了这个建议以后,开始了拔牙,并嘱咐拔牙后注意事项。收拾器械后接诊下一位病人,余光中感觉那个病人一直没走,好像要说什么话,等闲下来后我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病人说:“要不然今天把我另外的牙齿也拔了吧。”因为实在没有时间了,所以还是给病人另约了拔牙时间。一周后病人很轻松的接受了一次拔掉8颗牙齿的现实,而且在全部牙齿拔出以后,能看出她一身轻松的表情。是啊,困扰了多年的苦恼终于解决了。曾经还遇到一位外地的病人,到这里拔完牙以后一周,再次挂号要求把剩下可以保留的牙齿也拔了,理由是怕以后找不到能给她拔牙的医生了。
本人不是神人,也不是魔术师,之所以能给那些高危病人进行安全的拔牙,完全取决于经验的积累、科技的进步和对理论的深入分析,最难忘的还是我的父亲对我的支持。记得那是在我刚毕业的第二年,休假回家,父亲那时已经中风偏瘫,嘴里有一颗牙根经常发炎,想让我给他拔掉。按理说,因高血压中风的病人是拔牙的相对禁忌症,可看着父亲信任的目光,我也没有想更多的问题,借着附近的一个口腔科的设备,很顺利的把那颗牙齿拔了下来,父亲夸我拔的好,一点都不疼。于是我想,原来所谓的高危病人也并不是拔牙的禁忌症啊。回来以后开始琢磨这个事情。一开始是让病人住院,戴上持续的心电监测仪,从一颗、两颗开始拔,所有的病人都很顺利的经受了拔牙。以后就不戴监测的设备,直接在门诊条件下把牙齿拔掉,也成功了。找找理论根据吧。权威书上写着:心脏病、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人的情绪变化可以加重或引发这类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症结找到了,为什么我给父亲能够进行安全拔牙,关键源于我是他儿子,他是我父亲,在这种特殊的医患关系中,亲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亲情的维系下,相互之间的信任使得病人的心情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而此时医生的心思也会集中在如何让亲人在无痛、无创和不紧张的情况下完成拔牙的过程。想想也是,如果医生进行了完全的麻醉,再加上不使用“暴力”,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比如不敲、不凿等等,那么拔牙和补牙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同样是长着大嘴,让医生在嘴里捣鼓罢了。如果还是害怕,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所以,如果医患之间能够保持一种亲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么病人会因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医生而放松紧张、恐惧等不利的心情,可以有效的避免心脏病、高血压病的并发症。而医生在这种亲情关系的影响下,也会自始至终的想着如何去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安全拔牙就如此完成了。可以想象,在一种类似于家庭成员的气氛中,在麻醉彻底、没有暴力的条件下,一次拔一颗和一次拔20颗牙齿其实是一样的,所不同的也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如果要说经验,那么我会告诉你:试着做一个病人不怕的牙科医生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