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患者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正确的冰敷,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下。
冰敷的原理:减少以及减缓组织胺的释放,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等等。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在损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之内,微循环障碍以及由其继发的组织损伤反应并不明显。所以冰敷要尽早,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早期正确的冰敷能达到减低组织损伤程度和加快组织修复的目的。
那么冰敷该怎么做呢?跟大家介绍一下:
1、部位:疼痛或肿胀的部位
2、 材料:冰水混合物最好(就像肯德基售卖的“冰饮料”)
3、 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这一般就是冰块化掉所需的时间)
4、 频率:每隔3-4小时一次是常用的方法。
5、 疗程:一般在受伤后24-36小时内使用。(这是一般创伤性炎症作用基本消除的时间)
制作冰袋的步骤:
1、取一些冰块,放入塑料袋中。
2、加入适量的自来水,制成冰水混合物(温度基本保持在零度,容易控制,又不易引起冻伤。)
3、封闭塑料袋(封口时,先把水面上方的空气排出,在接近袋口的位置打结。
好处:
①冰袋不会是鼓鼓的,放置时不易滑落,
②增大冰袋和皮肤的接触面积,
③冰袋内没有空气,所以冰敷时不会造成周围是冰水,中间是空气的情况,达到均匀冰敷。)
4、放在疼痛或肿胀的部位。(不应漏水,可以用双层塑料袋。局部垫薄毛巾。)
“细节决定成败”,科学正确的冰敷,对于运动损伤及术后康复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之一,能达到最好、最安全的冰敷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