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孕后20天到40天是胎儿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如果准妈妈不幸感染病毒(如风疹等)、患有感冒、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应用保胎素等,将会影响眼胚的发育,可引起眼睛畸形,所以,孕早期的准妈妈一定要格外注意,为自己腹中的宝宝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发育环境。准妈妈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不要接触使用化学物质;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并明确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切不可随意服药。
2、宝宝刚出生时,视力只有成人的1/30。
1个月的宝宝,视力只有光感或者只感觉到眼前有物体移动,但是并不能看清物体。一般出生3个月后才会注意人,能追随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
3、保护眼睛,就是保护学习能力。人的感觉系统进入大脑的信息总量,其中9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发育好的孩子每天摄入大脑的信息更多、更清晰、更准确。这些信息打通大脑通路,促使大脑细胞增长出树突、轴突,以及促进脑神经髓鞘化,这些变化可以让宝宝越来越聪明,学习能力当然更强。
4、宝宝床头的玩具要挂对位置。很多妈妈喜欢在小宝宝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另外,用玩具逗宝宝,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
5、不要长期固定一个位置喂奶。喂奶时最好不要长期躺着或一个姿势喂奶,因为宝宝往往窥视固定的灯光,容易造成斜视。
6、在宝宝睡眠时或抱着宝宝外出时,不要随意遮盖他的眼睛。有的妈妈喜欢在宝宝睡眠时或抱着宝宝外出时,用纱巾、毛巾等遮盖宝宝的眼睛。
这可不是好习惯。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长时间遮挡,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也就是医生所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因此,一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强,可以临时用纱巾遮盖一下,以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宝宝晚上睡觉时,,一般可以不开灯。如要开灯,灯光亦不要太强,要把灯罩起来,或者光线从地上射出,免得灯光刺激眼睛,影响宝宝睡眠。
7、宝宝居室里要注意环境的安静。有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例如噪音达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再者,噪音还会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因此,小宝宝的家里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
8、预防眼外伤的注意事项: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爸妈不要拿任何带锐角的玩具给他玩。宝宝长到1岁左右就会走,会跑了,这时候更要小心预防眼外伤。千万不要给宝宝拿刀、剪、针、锥、弓箭、铅笔、筷子等尖锐物体,以免宝宝走路不稳摔倒而让锐器刺伤眼球。另外,在节假日不要让宝宝自行燃放鞭炮,因为宝宝不能掌握燃放技术,爆竹爆炸时巨大外力,对眼球的猛烈冲击会产生一系列的眼损伤,如眼睑皮肤和结膜破裂、烧伤眼底损害和青光眼,严重者完全失明。
9、学龄宝宝更要保护眼睛
A 光线必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楚就越来越近;
B 反光要避免:书桌边应有灯光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C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者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D 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越趴着做功课容易造成睫状肌的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E 看书距离要适中:书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和体格相配,不可以勉强将就;
F 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六――八倍距离,每30分钟必须休息片刻;
G 睡眠不可太少,休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H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眼睛的健康;
I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的摄入;
J 定期做视力检测:凡视力不正常者应该至视力健康工作室或眼科医师处做进一步的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