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不敏感综合(androgen insensitirity syndrome)
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人类X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处,含有8个外显子,编码910个氨基酸,中间有两个锌指区,C-末端有一个雄激素结合区。某些部位的基因突变可导致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或睾丸女性化(testicular feminization),临床表现为核型为XY的个体发育成为貌似正常但无生育能力的女性,睾丸通常停留在腹腔内,无生精过程。郑州大学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任淑敏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为X连锁隐性遗传,染色体核型为46,XY,属于男性假两性畸形,其睾酮、尿17酮为正常男性值,体内性腺为睾丸,由于外阴组织中缺乏5a还原酶,睾酮不能转化为二氢睾酮,或因缺乏二氢睾酮受体,而不能表达雄激素作用致使外阴女性化。
临床分型:
1976年Prader等根据患者有无男性化表现,将AIS(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患者分为无男性化表现的完全型和有男性化表现的不完全型两大类。
1、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自幼均按女性生活,在婴幼儿期个别患者可因大阴唇或腹股沟包块而就诊。有时在行疝修补术时,发现疝内容物为睾丸。成年后临床表现较为一致:原发闭经,女性体态,青春期乳房发育,但乳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完全型
头发育差,阴、腋毛无或稀少,女性外阴,大小阴唇发育较差,阴道呈盲端,无宫颈和子宫,人工周期无月经。性腺可位于大阴唇、腹股沟或腹腔内,患者常因原发闭经、大阴唇或腹股沟包块就诊。在胚胎期,AIS患者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由于雄激素受体异常而不能刺激午菲氏管发育形成男性内生殖器,双氢睾酮对泌尿生殖窦和外生殖器不起作用而导致分化成阴道下段与女性外阴。睾丸支持细胞能分泌正常MIS,米勒氏管被抑制而没有输卵管、子宫、宫颈和阴道上段。到达青春期后,由于完全缺乏雄激素的抑制,少量的雌激素即可导致乳房发育和女性体态。研究发现AIS患者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是正常男性的10倍。
2、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范围变化极大。与完全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有不同程度的男性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不完全型
化,包括增大的阴蒂和阴唇的部分融合,青春期有阴、腋毛发育。1947年Reifenstein报告一种X―连锁的家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会阴阴囊型尿道下裂,乳房不发育和不育,现发现也是雄激素受体缺陷所引起的。1979年Aimen等报告,在男性表型正常而仅有原发不育和无精或少精症的患者中也发现有雄激素受体的异常。[1]
激素改变
正常男性中,睾丸的间质细胞受垂体LH的刺激分泌睾酮;睾酮反过来又对LH的分泌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在下丘脑和垂体有丰富的雄激素受体。青春期前的AIS患者通常有与其年龄相符的LH和睾酮水平,新生儿和幼儿的情况相似,但正常男婴在出生第6周时出现的LH和睾酮高峰在AIS患者中不出现。青春期后,睾丸分泌睾酮增加,由于雄激素受体缺陷,导致睾酮对下丘脑―垂体系统的负反馈不足,使AIS患者的LH水平高于正常男性;FSH的分泌与正常男性水平相同或增加。增加的LH有刺激睾丸分泌更多的睾酮和雌激素,雌激素主要来自睾丸,少量是由雄烯二酮和睾酮在外周组织中经芳香化作用转化而来。由于升高的LH增加对间质细胞的刺激,雌激素的产量约为正常男性的2倍。因而青春期后AIS的睾酮和雌激素处在正常高限或升高。HCG刺激后,有血睾酮和DHT的正常增加。
睾丸的病理特点
此类患者典型的睾丸及其附属组织大体标本有3种成分:① 睾丸常有多个棕黄色或白色结节;② 一个白色螺纹样坚硬的平滑肌体,融合在睾丸的中线上;③ 其旁有大小不等的附属囊肿。
睾丸实质镜下有下列四种改变之一:① 弥漫性管状间质;② 分叶状管状间质;③ 混合性管状间质;④ 以间质为主。
多数睾丸的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曲细精管明显萎缩与僵硬,并被不成熟支持细胞所充盈,多数无生精现象。Muller报告小于5岁的AIS患者的睾丸病理与未下降的睾丸相同,生殖细胞数量正常;大于7岁,则生殖细胞缺乏或仅见少量。[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