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2015年第10期第66~68页眼科专题 发表了记者李奕彤 李昂对本人的专访,介绍了本人的求学和从医经历、从医理念和临床、教学、科研及学术成就,现转载于此,以利大家对我的了解。郑州大学一附院眼科中心李秋明
橘井流芳几多春秋
术精岐黄传递光明
――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主任李秋明
文 / 李弈彤 李 昂
李秋明教授在病房办公室
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坐落着一所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及较高科研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一个世纪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秉承着“厚德、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主任李秋明,就是其中的一位拥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的精诚医者,一位高瞻远瞩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一位春风化雨的授业之师。
执着追求成就精诚人生
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国内万物萧条、百废待兴,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正是在这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李秋明出生在河南安阳县当地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聪明的他自幼便勤奋努力、品学兼优。1978 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华夏大地,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怀揣一颗求知之心,初中毕业的李秋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安阳地区卫生学校开启了自己的医学人生。
从卫生学校毕业后,李秋明很快便就业了,令无数身边人羡慕不已,然而,在李秋明的内心深处却久久不能平静,受过教育的他深知知识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性,带着这样强烈的求知意识,倔强的他自学高中课程,之后便参加社会成人高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卫生职工学院。在校期间,李秋明又自学了医学专业的英语课程,在一个学眼科朋友的影响下,他决心继续深造,并报考了研究生。学习的那段日子里,李秋明如海绵般不断从卷帙浩繁中汲取源头活水,无数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都能看到他挑灯夜战的身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 年,李秋明成功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并师从眼底病权威专家宋绣雯教授,开始了有关眼外伤、眼底病方面的研究。
硕士毕业在即,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医学造诣,上进心极强的李秋明再次叩响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大门,师从中国眼科权威学者陆道炎教授,进行后发性白内障研究,为自己的医学之路夯实了根基。1995 年 7 月,李秋明以郑大一附院第一批引进的博士生身份来到了医院眼科工作,并光荣成为了河南省最早的眼科博士生。1999 年起,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眼科学最早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李秋明在郑大一附院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累计指导硕士生三十余名,2010 年起,李秋明开始担任郑州大学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指导专业学位博士生 7 名。
呕心沥血书写眼科辉煌
1995 年,李秋明来到郑大一附院眼科工作时,院内的眼科实验室基本上没有什么先进的科研设备,科室领导考虑到李秋明有细胞培养方面的技术以及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需要,就让他利用业余时间筹建眼科细胞培养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加班加点,李秋明教授完成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随后,实验室便成为眼科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为眼科学重点学科的申报和验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 年,根据对眼科进修生的调研,李秋明教授发现,当时的眼科学界缺乏有关眼科解剖学方面的专著,为学习此方面的知识,一些进修生常会找来一些已经出版多年的眼科解剖学著作进行传抄复印。基于此情况,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经与郑州大学出版社协商,李秋明教授承担了《眼科应用解剖学》的主编工作。于是,在繁忙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李秋明利用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辛勤探索,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更正了己存书籍的多处错误,包括美国原版眼科学继续教育专著中一个重要眼眶组织图中的神经走行绘制错误。3 年后,李教授终于完成了书籍的出版工作,该书共计 75 万字,插图 300 余幅,其中许多图片都是李秋明博士首创,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眼科解剖学界的空白,许多内容和插图更被作为教学课件引用,该书也因此荣获了 2002 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第二版于 2011 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躬耕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随着郑州大学一附院整体规模的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眼科也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目前已成立了具有 6 个专业科室的眼科中心,眼科日常住院患者达 400 余人,眼底病日常住院患者达 200人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医院提供良好平台的基础上由眼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眼科负责人之一,李秋明教授对眼科的管理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充分发挥教授在医疗工作的关键作用,积极为中青年医生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并通过合理的奖金分配政策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专业细化,设立专科病房、专科门诊以及更细的专业化治疗组,提倡专业组应努力解决本专业疑难复杂病症,力求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李秋明教授是河南省第五批援疆专家,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援助一年。图为援疆期间治好的眼病患者为李教授送锦旗
医院规模和影响的扩大以及个人技术的提高,慕名前来找李秋明教授就诊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是疑难复杂的眼底病或在别处治疗效果不好甚至术后又复发的患者,面对患者痛苦无助的眼神,李教授总是会倾己之力造福患者。李秋明教授每日的工作被排得满满的,每周一、三、五上午坐诊,常常是看完病人都已是下午一点半到两点了,下午还有会诊、会议和教学任务。周二、四、六是手术日,上午 8 点至 10 点,李教授在病房检查病人、处理科室事务,期间由助手医生负责在手术室做手术准备。上午 10 点至晚上,李教授一直都在手术室做手术,大多数情况下,会一直工作到晚上 11 点,午饭和晚饭都在手术室餐厅就餐。周日休息调整一下或总结资料、写论文及参加学术和社会活动,这已经成为了是李教授一周工作的真实写照。
李秋明教授大部分时间都手术室为眼病患者做手术
李教授认为,作为一位技术成熟的医生,能够运用自已的技术与精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是自已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为此,除非有必须参加的重大活动,李教授从不轻易停门诊,也从不轻易停手术。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简单而专业,即使看再多的病人,做再多的手术,都要力求对每一例病人认真细致,保证准确诊断,精细治疗,出口的话不仅要无错而且一定要讲到位,如不能做到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够准确细致地对待,还不如少看一些病人。多年来,李教授始终践行着自己内心的行医原则,也是这样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的。
上下求索凝练诊疗理念
医学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医生――这个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为干好这个职业,李秋明教授结合自已多年从医的体会,不断凝练出了一些最适合患者的诊疗理念。
首先,需要换位思考。李教授谈到,医生自已也生过病,好多医生走上学医道路或选择医学专业都是因为亲人曾罹患某种疾病,治疗过程复杂或效果欠佳,激发了自己从医的信念,看病时要把自已也当做病人便知道该如何去做。其次,应该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病人患病后都希望恢复到未病前的状态,一些较轻的疾病可以恢复得很好,但严重的眼病常常无法完全恢复,医生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向接近未病时的状态恢复。病人的心理需求是现代医疗工作中必须要考虑的,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对疾病治疗是十分有利的,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要有相应的指导措施,降低患者的心理价位,建立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的环境对治疗疾病十分重要。
此外,未攻克的难题也是李教授始终努力的方向。一个患者治愈了,效果很好,我会短暂高兴,很快忘掉,因为还有很多更难的患者等我看。一个患者治疗了,效果不好,我会十分难过,刻骨铭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必须想办法解决。我的技术进步是在攻克一个个难题中取得的,我认为为病人解决难题是我的责任,没有什么时间去欣赏已取得的成功,因为在治疗病人方面必须力求成功,不成功意味着什么谁都懂的。李教授如是说。
负重攻坚深入科研一线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眼底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成为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玻璃体切除术作为治疗严重眼底病的手段正在向市级医院、甚至一些县医院普及。但此技术对设备和操作技术均要求较高,各地开展情况良莠不齐,简单从事有可能产生较多或较重并发症,甚至产生严重后果。近 20 年来,李秋明教授及其团队始终致力于眼底病及复杂眼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其培养的多名研究生课题均是围绕如何提高眼底病和眼外伤治疗效果而设计。
从事眼科临床和研究工作 30 余年, 截至目前,李秋明教授诊治过的河南省及河南省周边省份各种眼病患者达数万例,主刀各种眼外伤、眼底病等复杂疑难手术12000 余例,发表医学论文 80 余篇,出版《眼科应用解剖学》等专著 5 部,获国家专利 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 项),并承担河南省课题 5 项,其科研成果相继荣获国家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面对成就的取得,李秋明教授十分清醒和谦虚,他说:“给病人看好病是医生的职责,盯住尚未解决的问题去努力,去创新,才能使医学得到发展,最终更好地造福患者。”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几十年风雨从医路,没有铮铮的豪言,没有滔滔的壮语,李秋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精诚”二字的深刻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