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在眼部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并引起视功能障碍,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5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左右可出现DR,15年以上者达80%。血糖控制好的比控制不好的发生DR要晚。肥胖、吸烟、高血脂、妊娠、高血压、肾病等可加重糖网。DR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
高血糖可损害微血管细胞,使微血管扩张、渗漏和闭塞,出现视网膜无灌注区,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为应对缺血、缺氧状态,人体组织会产生“新生血管”以增加供血,但产生的“新生血管”的管壁并不像正常血管管壁那样完整,很易产生渗漏和出血,由于视网膜组织正常功能的维持要求相对“干燥”的环境(正常视网膜血管可以提供),“新生血管”的渗漏和出血必然影响到视网膜组织的代谢,引起视功能障碍。另一个影响“糖网”病程的眼球构造是在视网膜前有一个相对较“空”的腔——玻璃体腔,玻璃体在成年人是一个透明的,充满液化的或不完全液化玻璃体的腔。视物光线的进入和对视网膜的检查和治疗都要通过玻璃体腔,但视网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在受到玻璃体牵拉及其他原因时可发生破裂,将出血流入玻璃体。使这个本来应该透明的光线通路变得混浊不清。这时不但病人视力严重下降,医生也无法看清眼底了,当然也无法进行眼底激光治疗了。这就是本文要讲的糖尿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混浊了。
根据“糖网”的病程进展,可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无“新生血管”出现,可药物治疗并定期观察,一旦有“新生血管”出现就进入了增生期,应及时采取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将缺血区部分视网膜组织凝固,减少对氧的需要,改善眼底缺血,使新生血管消退。一旦出现玻璃体积血,则影响了对眼底的光凝治疗,除出血很少,吸收后不影响激光治疗,或出血较少且出血前前已对下方视网膜进行了光凝者外,多数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的适应症主要是: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
玻切手术时机:
以前对糖尿病玻玻璃体积血一般先药物治疗,让其吸收,等3个月不吸收再玻切(现仍有很多医生在这样做),事实糖尿病性玻血不能完全吸收,在等待吸收过程多数已使病情进展,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和血管闭塞,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现在一般在DR玻璃体出血2周不吸收即应做玻切术
今昔不同的形成原因:
以前玻切技术差,玻切术后效果很差,反而加速患者失明。药物治疗后出血部分吸收,患者反而可维持一段时间较差的视力。现在早期做玻切可达到完全治愈。治晚了效果很差。
前提是必须是技术熟练的医生和好的手术设备。病人配合用药及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