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盛夏李海旭实习生杨蒲王娜
“推拿按摩室、物理疗法室、针灸治疗室、言语治疗室、水疗・熏蒸室、运动疗法室、药浴水疗室、视频脑电图室……”走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一个挨一个的现代化的功能训练室映入记者的眼帘。这个在省内率先引进国内外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治疗技术的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仅用了14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省内享有盛誉,而且成为国内中医领域规模最大的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专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马丙祥
回眸这14年的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一个身影始终闪现其间,他就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主任、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小儿脑瘫组组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12”人才临床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马丙祥教授。
梦想,承起脑瘫患儿的殷殷期望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孩子们的今天就是社会的明天。但随着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围产医学的发展,脑瘫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据199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0~12岁的脑瘫患儿178万,而且,每年增加4.6~5万。这不仅给那些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孩子及其父母、家庭带来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创伤,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儿科医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马丙祥就萌生了让脑瘫患儿的笑容在生命最动人的季节里绽放的梦想。1994年,他开始走上小儿脑瘫康复专业的求索之路。
1994年7月,在医院的支持下马丙祥专程到中国第一所专门从事脑性瘫痪防治、康复和研究的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并于同年9月参加了该院组织的康复医学培训班。
学习回来之后,马丙祥便只身开始投入到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工作中来。他一边在门诊为患儿诊病,一边在简陋的房间为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天下来他能为七八个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还经常加班加点,把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奉献给了病人,在小儿脑瘫康复医疗的道路上不辞劳苦地奋勇前行。凭借自己日益成熟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1998年8月,医院安排马丙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进修学习小儿神经内科。此后,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支持小儿脑瘫康复事业的发展,2003年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正式开设了小儿脑瘫康复科。
2006年,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马丙祥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儿脑瘫的讲座,此后收到了全国各地患儿的家长来电来信咨询,无论多忙,他都会认真详细给予解答。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2007年该院再次扩大小儿脑病康复科的规模。目前,该科开设床位100张,常年加床到130张左右。现已拥有一支由30多名医护人员、26名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医疗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硕士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及省中医管理局“112”人才临床专家1人,省中医管理局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1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人,国家级中医药学会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人。
14年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小儿脑瘫康复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中医院校规模最大的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
“诊断小儿脑瘫一定要慎重”
“诊断小儿脑瘫一定要慎重,不能轻率地给孩子带上‘脑瘫’的帽子,国内外大多数专家都强调在孩子6个月之前不要下‘脑瘫’的诊断结论。”在采访中,马丙祥主任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目前在个别医院出现了脑瘫诊断扩大化现象,一些还没有达到脑瘫标准的孩子被误诊为脑瘫,使许多幸福的家庭因此陷入痛苦的深渊。”
“来我们医院检查的孩子不少是从基层医院转过来的,很多家长怀抱孩子一路哭着来到这里,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因此我们必须对孩子做出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给家长一个准确的信息,准确地鉴别出孩子到底有没有脑损伤,是不是脑瘫,是轻度或是重度脑瘫。”
据马丙祥介绍,很多孩子在出生时若稍有缺氧或黄疸消退延迟等一些轻微的异常因素,不一定就会形成脑瘫。
对于表现为运动稍偏落后、姿势略有异常、拇指稍有内收,但听力、视力、智力反应都很好的孩子,大多属于轻微或轻度脑损伤,不能诊断为脑瘫。但是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也应该进行早期干预,如加强听力、视力训练,陪孩子多说话、多听一些柔和的声音等,通过感官刺激促进脑细胞发育。
对于出生时有缺氧窒息、颅内出血、早产、低体重、重度黄疸等病史,有可能发展到脑瘫的孩子,需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减轻脑损伤,避免发展为脑瘫。绝大多数轻微或轻度脑损伤患儿,属于中枢性协调障碍,家长不必过于紧张、焦虑,这些患儿不一定都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症状较轻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完成一些康复训练,像婴儿操、抚触、声音和光线、色彩刺激等都是很重要的早期干预方法。
症状比较明显的孩子,可到正规医院进行推拿按摩、运动训练等方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但没有必要运用大量药物和过多的措施进行过度治疗。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康复治疗,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能恢复正常。对于那些患有重度脑瘫的患儿,在出生时都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对患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越早越好。马丙祥认为,半岁以内是治疗的最好时期,3岁以后尤其是6岁以后治疗效果虽然比较差,但只要坚持功能训练和推拿按摩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仍有可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使孩子回归社会。
中医药特色疗法惠及国内外患者
早在1994年,河南中医一附院就在省内率先开展和引进了国内外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治疗技术,同时马丙祥带领该科医护人员在小儿癫痫、智力低下、抽动症、多动症、肌无力、肌萎缩、各种脑炎、脑病恢复期后遗症等疾病的诊疗方面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小儿脑瘫的诊疗康复方面,他以中医观点提出了脑瘫发病的“痰瘀阻窍”理论及“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目前,该中心已创立了一套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疏通矫正”手法,形成了以手法为主的中医综合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体系,独具特色。据马丙祥介绍,“疏通矫正”手法以推拿按摩为主,配合功能训练、头皮针灸、药物熏洗、理疗、言语治疗、教育疗法等康复治疗方法,强调传统康复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拿按摩与功能训练相结合、抑制异常姿势与促进运动功能相结合、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此治疗体系以其先进的理论、显著的疗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诊疗技术整理研究项目,完成后可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将惠及无数脑瘫患儿。
此外,该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研制出定风散、痫愈散、起痿散、镇惊散、三甲痉瘫康、蒲金口服液等中药制剂,应用于小儿神经内科临床多年,疗效显著。在治疗小儿脑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多年来,河南中医一附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经治的患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同时还吸引了俄罗斯、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外的脑瘫患儿前来就治。俄罗斯一位名叫娜塔丽娅的8岁女孩,患手足徐动型脑瘫,可是由于她家境贫困,没有能力治疗,只能靠国家基金会的资助治疗,因此她在俄罗斯期间只是间断地进行单纯运动训练,没有长期的、系统的康复治疗作保障。2008年3月,通过俄罗斯一家基金会联系,她来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接受治疗。初到该院时,她躺在床上不能独立端坐,头抬不起来,手不能抓物,吞咽困难,且流口水。由于肢体不受大脑控制,不自主动作较多。针对这种状况,马丙祥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面,通过头皮针灸改善她不自主动作的症状,用口周穴位针灸改善她的吞咽和语言能力;通过推拿按摩缓解她肢体肌肉的紧张性,提高肌肉的力量;采用中药熏蒸,用温热和中药活血通络的作用使她的肌肉放松;通过内服中药,健脾益气。西医治疗方面,配合现代康复手段,以运动训练为主,控制其异常姿势和原始反射,提高肌肉力量;使用吞咽治疗仪和口腔按摩改善她的吞咽功能,改善她说话不清、流口水的症状。经过6个月的治疗,娜塔丽娅不仅能在旁人的扶助下走路,而且可以端坐、可以抬头、可以顺利进食。俄罗斯基金会的相关人员看到孩子的治疗效果这么明显、进步这么大,非常吃惊。孩子的母亲更是高兴得不得了。2008年9月娜塔丽娅已出院回国。
还有一位4岁的俄罗斯小男孩,患有脊髓型肌肉萎缩症,下肢无力,站立不稳,在该院经过数月的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疗效,能够独立行走。
“责任心与治疗技术缺一不可”
近年来,随着该院小儿脑瘫康复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年龄偏大的患儿和重症脑瘫患儿居多。每天医务人员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马丙祥从事这个职业后,每天都要对几十个患儿进行检查,长期的劳累使他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据了解,对于初来的患儿,他都会认真地为其做详细检查,一般需要20分钟,除了查看患儿病史和异常因素,还要查看患儿不同体位状态下的异常姿势,把每个孩子掂一掂,经常累得汗流浃背。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在门诊他接诊了30个患儿,一直到下午两点才下班。当谈及他工作的辛苦时,他谦和地自喻:“主任就像生产队长,除了领着大家干,还要自己带头干,只有自己把活儿干好,才能带领科室发展。”
“小儿脑瘫康复病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其它病区的治疗主要靠医生的用药水平,而小儿脑瘫主要靠的是康复治疗,对病人的治疗全靠医生的手法和技术。因此,我们必须凭责任心去干好本职工作,必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全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求他们用体力和技术为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而且要求他们用心用脑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绝不允许错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责任心与治疗技术缺一不可”成了该科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准则。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人的热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河南中医一附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受到了国内同行的赞誉和认可。为了实现新的跨越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07年10月10日,在河南中医一附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科承办了由美国CPN、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爱德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儿脑性瘫痪实用康复技术国际培训班”。由美国CPN小儿脑瘫康复专家以及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治疗师主讲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小儿脑瘫康复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等,对于全面正确评估脑瘫患儿、明确康复治疗目标、制定治疗计划、提高国内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科被确定为中国康复医学会与美国CPN合作的全国仅有的五大脑瘫康复培训基地之一。近年来该科还先后接收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几十家省内外医院和新加坡的医护人员前来进修学习。“当他们看到我们科室医护人员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时都很敬佩。”马丙祥自豪地告诉记者。
目前,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科已成为全国中医系统规模最大的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十四年来该科以其先进的设备、独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已诊疗脑瘫、脑病患儿几万例,使大批孩子好转或接近正常化,重返社会。该科还吸引了奥地利、韩国、日本、新加坡及国内多家医院有关人士来这里参观学习,日渐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小儿脑瘫康复诊疗专科。
2008年春天,该院儿科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马丙祥教授(左一)在接受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来源:大河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