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被证实的验方。是古人当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历代医学推崇至上。以经方为方根的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经方加减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望同道指导:
1 带状疱疹后遗症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宋群先
郑某,男,75岁,河南杞县人。出诊日期:2010.2.1。患者于20天前左下肢出现红斑,簇集型水疱,自觉剧烈痛疼,麻木不适,呈带状分布,前后未超过正中线,在当地医院就诊,按带状疱疹给予药物治疗,用药不详,用药后皮疹消退,左下肢仍麻木,疼痛,疼痛由足底部开始,放射到左下肢,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不能行走,昼夜不能入睡,腰椎拍片和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症。给予吗啡,杜冷丁等多种镇静止痛药无效,到我院就诊,刻下:左下肢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由足底放射到整个左下肢,按之痛减,伴口干,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根据四诊,此患者年老体弱,病久余毒未尽,气滞血瘀,气阴两伤,筋脉失养,治疗以活血化瘀,养阴柔肝,止痛。以芍药甘草汤和止痉散加减,处方如下:芍药30g 甘草10g 全虫10g 僵蚕10g 蜈蚣3条 沙参15g当归20g 生地30g 川楝子10g 细辛3g 丹参15g 丝瓜络10g 板蓝根30g 黄芪30g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5剂,患者左下肢麻木、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次数减少,晚上能睡3小时,口干程度减轻,舌质红,有少量舌苔,脉沉细而弦。中药于原方中加炒元胡30g,继服14剂后诸症消失,至今未复发。
按:带状疱疹后遗症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而引起的神经痛。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年老体弱,外感邪毒,病久余毒未尽,阴血亏虚,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以养阴柔肝,活血化瘀,缓急止痛。芍药甘草汤养阴柔肝,缓急止痛,配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之药,使阴血得养,筋脉荣润,血液运行通畅,疼痛消失,疾病痊愈。
2 老年皮肤瘙痒症
黄某,女,60岁,2008年11月28日就诊。全身皮肤瘙痒2年余,每至夜晚入睡时全身皮肤痒如虫行,以下肢为甚,白天如常人。口服西替利嗪片、氯雷特定片,扑尔敏片等多种抗组胺药无效。到我院就诊,刻下:全身皮肤干燥,有糠状脱屑,伴抓痕,血痂,形体消瘦,失眠,舌质淡,苔白,脉浮细。根据四诊,此患者为营卫不足,风寒袭表。治疗以调和营卫,祛风散寒止痒为治法,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加减。处方:桂枝9g赤芍10g 白芍10g 麻黄6g 生姜3片 红枣3枚 甘草10 g
当归10g 地肤子15 g
徐长卿30 g 威灵仙10g 浮萍15g 每日一剂,服药7剂,瘙痒明显减轻,原方去麻黄,加黄芪30 何首乌 15 再服7剂,瘙痒消失,皮肤干燥明显减轻。继服14剂疾病痊愈,至今未复发。
按:老年皮肤瘙痒症多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皮肤萎缩退化变性、弹力组织减少,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等情况而发病,本病与季节关系密切,多在秋冬发病,夏季减轻。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老年人气血虚衰,阴阳失调,肌肤失养,加上外感风寒燥邪侵袭,郁与肌肤,营卫不和,气血瘀滞而致本病。桂枝汤内能调和营卫,调补气血,外能疏风散寒,加麻黄汤以增散寒止痒之效。
3 慢性荨麻疹
王某,女,20岁,2005年11月2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无明诱因全身出现红色风团,自觉剧烈瘙痒,每遇夜晚或晨起,阴雨天或与凉水后加重,到多家医院就诊,按荨麻疹给予扑尔敏片,咪唑斯汀片,西替利嗪片,强的松片等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3年余,到我院就诊,刻下:全身反复出现淡红色风团,夜间和晨起加重,遇阴雨天和沾凉水后加重,伴四肢倦怠,面色不华,纳呆,二便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根据四诊,此患者为肺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侵入,致营卫不和而至本病。治疗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祛风散寒止痒为法,以桂枝汤和玉屏风散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0g芍药10g生姜3片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徐长卿30g威灵仙10g地肤子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五剂,风团消退,瘙痒消失,随访两年未复发。
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属变态反应型疾病的一种,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口服抗组胺药,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病情痊愈。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情比较顽固,口服多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荨麻疹属中医“瘾疹”的范畴,本例患者病久体虚,肺脾两虚,卫表不固,外邪入侵,营卫不和而致治疗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散寒止痒,诸药相伍,直切病机,故药到病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