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患了疾病,在他看医生时,医生和患者讨论治疗方案时,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医学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医学领域中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有时医生会无奈地发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的感叹。因此,现代医学的三大目标是:治愈疾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不幸的是,在我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癌症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多已处于晚期,多数患者已经失去根治性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机会,这时面对着不可治愈的疾病,如何让患者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姑息治疗的问题。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何振
姑息治疗,就是通过缓解疼痛和控制症状,以及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达到最佳生存质量,是目前癌症控制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防控工作的“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项任务,改为“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姑息治疗”的四项任务,将姑息治疗列入解决癌症问题的四个重点工作之一,并将癌症疼痛的控制作为推动姑息治疗的切入点。
去年的11月,一位80后女孩的去世,激起了网络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她就是漫画作品<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她以坚强乐观的心态,以漫画形式记述了她一年多的抗癌经历,虽终遗憾逝去,但她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那么精彩,有力地诠释了现代姑息治疗的精髓。
近代姑息治疗的理念始于西方,1940年英国医生开始尝试用止痛药治疗病人,给予人道主义的医疗照护,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和社会效应。1964年,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相结合来治疗晚期病人(主要是晚期癌症患者),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1982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世界推广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推动各国对癌症综合治疗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认识。2005年10月8日在“临终关怀之声”与世界各地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学会”的联合倡导下,诞生了第一个“世界临终关怀及姑息治疗日”,呼唤社会各界对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理解和支持。
相对而言,我国癌症姑息治疗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著名肿瘤学家安徽省肿瘤医院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于1987年自筹资金筹建了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收治晚期癌症患者,推广癌症姑息治疗理念。随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地也纷纷成立了终末期癌症患者关怀治疗机构。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省市级癌症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及癌症止痛委员会也相继成立,我国姑息医学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其一:尽早治疗。即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癌症治疗的早期。如果控制癌症进展的治疗无效,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姑息治疗应成为主要治疗。
姑息治疗应该结合到肿瘤综合治疗中,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为每一位有姑息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根据恶性肿瘤的发展,姑息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好,刚刚开始治疗,抗癌治疗应与姑息治疗相结合。第二阶段:抗癌治疗可能不再获益时,应以姑息性治疗为主。第三阶段:预期生存时间仅有几周至几天,处于癌症终末期,应为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治疗及善终服务。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保障姑息治疗贯穿于癌症治疗全过程,确保抗癌治疗合理、受益。
其二:联合治疗。 姑息治疗与其他肿瘤治疗手段相结合。手术、化疗、放疗等主要针对肿瘤治疗,会带来一些相关的健康问题,在医学上称为并发症或副作用。临床上晚期肿瘤患者,这些治疗手段并不能使之达到治愈,也不一定能延长生存期。此时医患双方应权衡利弊,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及痛苦,应以改善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来决定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肿瘤姑息治疗,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为指导,科学融入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整合中西医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如在化疗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及腹泻,中医药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使化疗能够顺利进行。
如果肿瘤患者是老年人,并且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者是脑中风后遗症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他们的治疗与患有单纯肿瘤的病人在总的治疗原则上有很大不同,不仅仅是治疗“肿瘤”这个疾病,而是要治疗一个“人” ,对于老年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受益,并对患者伴随疾病给予恰当、必要地治疗,这就需要多学科合作,不仅仅需要肿瘤学家,更需要心内科、神经内科、糖尿病学、呼吸病学等方面的专科医师,组成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团队,郑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内少有的成功模式。给多种疾病并存的老年病人,尤其是老年肿瘤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三:缓解疼痛。缓解疼痛和其他令人痛苦的症状。癌症患者面临的生理问题,主要有: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伤口溃疡、腹胀、水肿、便秘、失眠。它们有的与疾病有关,也有与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开始就对这些痛苦症状及时控制,病人获益更大,医患双方应共同关注。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医生应当尽快为癌痛病人解除疼痛。病人及其家属也有权力要求医生施行充分止疼。
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疼痛“三阶梯”治疗,是根据癌痛的轻、中、重三种程度,对其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目前,国际公认的癌症止痛的首选药物是阿片类制剂。但是由于许多医生和卫生管理者的认识和分工错位,我国是世界上对麻醉品处方和使用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也是100多个有统计的国家中,麻醉品人均使用量最低,用药结构最不合理的几个国家之一;在病人需要用强阿片药物时也不敢开处方,怕负责任,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用吗啡消耗从1984年的4kg增加到2010年的971kg。
通过规范用药,75%~80%的癌痛病人可以缓解疼痛。余下口服药物无法止痛的病人,医生还可以根据癌痛患者疼痛不同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病情而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如配合化疗、放疗、手术、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技术、神经阻滞技术、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皮下埋藏植入泵技术等。
患者和家属应该明白,止痛治疗是不会加重病情的,止痛治疗是癌痛病人的首选治疗。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痛不欲生的癌痛病人怎么能够平静地接受放化疗和其它治疗。只有疼痛控制了,感觉舒适了,病人才有条件得到充分的抗癌治疗。医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得到充分止痛的癌症病人,病情发展往往较慢。
其四:心理支持。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癌症治疗有别于其他疾病治疗。由于癌症发病原因和治疗机制的复杂性,使你无法预计自己的治疗时间和支出额度。所有的投入都是不确定的。即便实施了全面的常规治疗,也无法保证癌症病人就能痊愈或好转。
对患者而言,在患病初期得到及时合理的常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免疫)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漫长和复杂的癌症治疗与康复过程里,这仅仅是开始。后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何企图单纯依靠常规治疗去解决癌症所有问题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和冒险的。
晚期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疗中,首先要有效控制疼痛等症状,让病人的身体舒适,来自亲人、朋友及社会的关心可使患者感觉生活有价值、有信心与勇气;进而协助患者发现自己的责任、使命与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有力量面对一切苦难甚至死亡,积极乐观地生活。这种躯体、心灵的全面照顾,让患者达到身心平安,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五:临终关怀。正确认识死亡,将死亡视为一个正常过程。死亡是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的必经历程,有生必有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种完整照顾的特殊服务。人们提倡优生,重视优活,却忽视优死。通过进行死亡教育,使人们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人生之旅最后阶段的质量,以坦然无憾的心情告别人生。
全人类都一致希望能够在无痛苦、安详的气氛下结束自己的生命,能够在与病痛斗争的生命岁月中,过得更充实、更有尊严。临终关怀,不仅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极端痛苦,最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抚慰与支持,提高了生活质量,让他们得以有尊严的平安辞世。一位临终关怀专家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因此,在患者临终时,最重要的是给予其心灵上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平静安详的度过生命最后的旅程。
过去,公众及学者针对肿瘤领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根治性治疗,而对于终末期肿瘤患者,大多采取忽视的态度,更有甚者干脆放弃这部分患者。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医患双方似乎都希望治愈所有患者,然而事与愿违,大部分患者的治疗以失败告终。发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姑息治疗,以关注病情复杂的晚期癌症患者、终末期癌症患者为出发点,逐步发展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肿瘤患者应遵循这样的治疗过程。第一步,在多学科综合性肿瘤治疗中心,进行全面评估、正确诊断;第二步,进行综合治疗;第三步,患者疾病稳定,制定好后续治疗计划,在基层医院进行定期随访检查、注射某些毒性不太强的化疗药物或处理某些基本症状。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更应注重在医疗中加入人文关怀。只有解决了患者的躯体痛苦和精神痛苦,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往,患者及家属常认为使用止痛药易上瘾,故不愿使用此类药物,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医用成瘾率占0.03%,加上慢性癌痛主要用控缓释制剂及临床监控,发生率会更低。医生应教育患者及家属纠正此种误解。减轻患者症状、解决患者困难并抚平患者的精神痛苦,是每个医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