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的概念是Sluijter于1997年提出的,1999年Munglani使用脉冲射频在脊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处进行脉冲射频治疗4例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取得了90%以上的疼痛缓解效果,随访七个月疗效仍然保持。国内真正接触脉冲射频技术是在1999年9月,由英国伦敦的高斯医师来广州讲学介绍。与传统的射频方法相比,脉冲射频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用20毫秒/秒的脉冲电流,其控制电压<40v,它的可控制温度<42℃,而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温度<45℃以下时不会损伤神经纤维,所以如果使用此种技术于镇痛的过程,我们不必担心会损伤神经根,因而它的使用范围将比现有的射频治疗更大更安全。
脉冲射频的最大优点在于电刺激神经系统具有调整或调控(Neuro-modulation)作用而非毁损之作用。这满足了现代疼痛医学所提倡的通过调节神经功能达到治疗疼痛而不损伤神经组织的目的。
传统观点认为射频电流通过生热致神经组织损伤而达到神经阻滞,Kleef和Slappendel的研究却认为是射频电流而不是热在起作用,后者的研究发现40℃的射频电流和67℃的射频电流同样有效。
主要作用机制:
1、抑制神经纤维冲动传导或电生理活动过程;
2、疼痛信息传递、处理通路的可塑性改变 ;
3、激活脊髓疼痛感受抑制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介质水平调控。
主要优点:
1、通过调节神经功能达到治疗疼痛;
2、属于微创治疗且不损伤神经,可选择性强、治疗安全系数较高;
3、可重复治疗,并发症少;
4、操作定位准确;
存在问题:
1、最佳治疗间隔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2、巩固治疗时间。
脉冲射频神经调节术目前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新技术。临床上能够达到有效治疗的疼痛疾病包括:顽固性疱疹后神经痛、慢性手术后神经痛、椎间盘手术后疼痛、三叉神经痛、人流后腹痛和糖尿病足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