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硬脑膜下血肿常发生在生后数月的婴儿,表现为头围迅速增大、颅内压升高、易激惹、呕吐、肌张力改变和癫痫发作,是迟发性出血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本病颅内血肿多位于硬膜下或脑内,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有脑室内出血。引起婴儿颅内出血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是指出生2周后发生的Vitk缺乏症,常合并颅内出血,以自发性颅内出血或血肿多见。发病年龄在生后8天~12个月,96%以上出现在3个月以内婴儿。低出生体重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率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5倍,轻微的创伤(例如从床上或沙发上摔下),也有可能导致迟发性急性硬脑膜下出血。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早期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易被误诊,非外伤性的硬膜下出血往往是首先由影像学报告中提出。
颅脑超声检查不易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因受扫描角度限制,对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也欠准确。而颅脑MRI检查可直接观察颅内病变部位,明确出血的类型及出血程度;能动态观察病变,估计临床治疗预后。本组19例患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部位出血,头颅B超提示为外部性脑积水,后经头颅MRI检查发现有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2~3个半月形高密度影,以顶、颞部为主的血肿。故对临床有头围迅速增大、前囟饱满、易激惹、呕吐的婴儿,虽无头颅外伤史也要注意硬膜下血肿的存在,及时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
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缺乏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造成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国内七省调查病死率为30.3%。也有文献报道病死率达30%~50%,幸存者中约5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是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关键。由于本病是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自发性颅内出血,用维生素K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病伴颅内血肿的治疗目前国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