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脑胶质瘤可以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传统手术方式的死亡和致残率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显微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应用于脑肿瘤的切除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2009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全部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3.5~66.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胶质瘤。其中,幕上肿瘤25例,幕下肿瘤15例;肿瘤直径<5cm的有10例,肿瘤直径>5cm有30例;病理分级处于1~2级的有29例,病例分级处于3~4级的有11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半小时,快速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和250ml20%甘露醇。依靠MRI影像检查,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设计皮瓣的大小和位置,目的以最小的切口,达到最大的术野显露。常规采用冠状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等手术入路方式,尽可能避开颅内的重要功能区,待表面蛛网膜被松解后,通过显微镜,可见肿瘤位于脑白质,显示为紫红色或者鱼肉状。严格按照由肿瘤外围水肿带,或者胶质增生带顺序进入,分离时注意对脑组织的保护,完全清楚肿瘤组织。
1.3 脑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标准
②Ⅱ级:肿瘤病灶全部切除,仅限于显微手术切除,但是没有病理学证实,全部肿瘤被切除。
③Ⅲ级:肿瘤病灶基本全部切除,疑似或者少许肿瘤组织残留,但不超过总肿瘤组织的5%。
⑤Ⅴ级:肿瘤病灶部分切除。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肿瘤病灶消失;
②有效:肿瘤病灶缩小≥50%;
③无效:肿瘤病灶缩小处于25% ~50%之间。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2.1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4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有13例切除程度为Ⅰ级,17例切除程度为Ⅱ级,6例切除程度为Ⅲ级,4例切除程度为Ⅳ级,0例切除程度为Ⅴ级。
2.2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4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纤维手术切除后,15例显效,24例有效,1例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
3、讨论
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设计显微外科手术的手术切口,使肿瘤组织可以充分暴露肿瘤,同时减少脑组织不必要的暴露,更好得保护神经功能。显微手术时,可以通过自动牵开器,使病灶组织可以充分暴露,从而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而且,还可以对肿瘤组织、肿瘤胶质增生带、瘤周等组织,进行更清楚地辨别,不仅能够做到镜下状态进行肿瘤全切,而且还可以保护重要区域的脑组织,保证重要区域脑组织的血供,最大限度地保留脑神经功能。
正常脑组织在镜下呈白色,质地稍韧、光滑、内部血管相对较小;而镜下肿瘤组织多呈灰红色、黄褐色,质地相对较脆,为烂鱼肉状,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管相对较多,并且,在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多数存在水肿带或者皮质反应带。由于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水肿区的存在,所以,在手术显微镜下,可以根据区域分界,相对比较容易地切除肿瘤组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如果肿瘤组织相对比较表浅、比较小时,则将周围的蛛网膜,以及供血血管,进行电凝处理,而保护和游离正常的血管组织,将供瘤血管电凝切断,直至整块肿瘤病灶被切除。如果肿瘤相对较大,首先切除肿瘤内组织,然后进行全切除。对于重要功能区的肿瘤病灶,可以由非功能区入口,从而进入功能区的肿瘤病灶,在显微镜下实施肿瘤全切或者次全切术。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更为彻底对切除肿瘤,而且创伤相对较小,手术适应证适当扩大,克服了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某些缺陷,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我院诊治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切除术肿瘤后,有13例切除程度为Ⅰ级,17例切除程度为Ⅱ级,6例切除程度为Ⅲ级,4例切除程度为Ⅳ级,0例除程度为Ⅴ级。4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后,15例显效,24例有效,1例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总而言之,对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创伤小,切除更彻底,并且并发症少,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