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蛋白,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即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到≤0.3mg/L的CRP的能力。
2、临床应用:在微生物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炎症过程时升高,出现快,半衰期短,随炎症过程发生变化,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但是CRP不能通过胎盘,故正常新生儿血清中含量极微。
感染的诊断和鉴别:由于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即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而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这为疾病早期感染类型的鉴别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确定抗生素的疗效:CRP在确定抗生素的疗效方面也发挥了作用。挪威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11例咽炎确诊病例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并同时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1、2、3d的CRP水平、体温和咽痛减轻程度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1、2、3天CRP分别下降34.1%、60.1%和75.3%,并且,CRP降低的程度与症状的减轻和治疗后的天数明显相关(P<0.01)。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hs-CRP是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测指标。其次它也是一个很好的预后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局部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引起的刺激反应可导致血清hs-CRP水平升高,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患者可见CRP增高,随后心肌梗死,峰值在症状发作后36~96h,CRP>15mg/L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天内病情恶化的强有力预测因子。欧洲心绞痛协作组报道,经2年随访发现CRP浓度与发生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直接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