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质外积液(或外部性脑积水)是指在头颅影像学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正常1岁以下的婴儿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可宽达4mm,纵裂池6mm,侧裂池10mm,1岁以后逐渐正常。但如果腔隙明显增宽,则考虑大脑发育不良的可能。
关于是否治疗的问题:通俗的讲,如果围生期没有任何异常,且患儿认知、运动发育一切正常,单纯轻度脑质外积液,可以不用治疗,需要动态随访发育;但如果发育异常,不论积液量的多少均需要治疗。治疗主要是对功能异常的治疗(如发育落后、认知障碍等),并不是采取方法让积液减少或吸收,所以不需要经常复查头颅CT或MRI。
预后:多数轻度的外部性脑积水可自行吸收,但有30%-40%患者可能有运动发育迟缓、特殊的运动技能障碍、语言发育落后、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如多动、注意力难集中、冲动、违拗等),仅少数可能会遗留有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鉴别诊断:需与脑萎缩、脑积水及硬脑膜下积液相鉴别:
1、脑萎缩患儿头围不大或更小些,在头颅CT或MRI上,呈现整个大脑脑沟普遍加深变宽,有时小脑沟也加深,脑室扩大。既往有疾病病史,如脑炎、脑出血、缺氧等导致的脑萎缩。
2、硬脑膜下积液多由于脑膜炎和外伤引起,头颅CT或MRI扫描显示硬脑膜下积液不伴有基底池扩大及前纵裂增宽,多伴有脑室受压,其扩大腔内侧缘较平滑及左右两侧多不对称。
3、脑积水 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张,颅内压力增高明显,有落日征眼部表现和脑神经损害等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