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的10%,在部分地区(如上海地区)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2005年上海市区乳腺癌发病率已77.7(每10万例)。并以每年1.14/10万的比率递增。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说明,乳腺癌的低龄化、城市化和扩大化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
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患者不但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心理负担,而且作为非常重要的女性性征乳房的丧失而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其反应有时甚于癌症本身,这些影响贯穿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的全过程,也对于患者的婚姻、家庭、工作及社会角色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对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在乳腺癌的各个时期进行心理干预已成为目前重要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早期和低龄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就诊多为无明显症状和心理准备。在临床初步诊断时表现出强烈的否认和恐慌心理,同时也抱有侥幸愿望。手术常被视为人生中重大事件,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可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不仅会使患者痛苦不堪,而且会妨碍手术和术后恢复,甚至造成身心疾病和后遗症。
经过穿刺和活检,当乳腺癌患者在疾病病理确诊后,即可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称之为心理休克期。具体分为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一般可持续3-7天。性格外向者坐卧不宁,悲伤落泪,甚至痛哭流涕。性格内向者表情呆滞,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情绪极为低落。可有攻击和自杀倾向,对医护过度刻意要求。
在这个时期,要保护性心理干预,即不急于纠正患者的否认心理,以减缓由癌症诊断信息带来的突然沉重打击,这样则有利于患者作好身心两方面的应变准备。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肿瘤很小,早期发现,治疗效果好,可以虚拟同类患者与她比较,暗示她经过积极配合治疗后,预后很好。营造病房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气氛,可以请病区术后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对手术的害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病人对于手术医生的信任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并减少术后不良心理反应。主刀医生术前探视患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干预。营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氛围,如医护人员镇定的举止,手术室里播放背景音乐,麻醉前后的相关人员良好的言语和态度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