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本属Y瘕积聚、气血痰凝有形之患。西医以“治病救人”而直捣敌巢切除之。这叫“治病”;至于“救人”,甚感复杂,尚缺良策。更有甚者,还需“化疗”、“放疗”,欲除恶务尽,“宜将胜勇追穷寇”,目的是殊杀癌细胞,以求根除。出发点虽好,但事与愿违,重犯了“虚虚实实之弊”,正气愈虚,邪气愈甚,患者整体健康堪忧,生活质量下降,“救人”就不够理想。癌细胞由变异而来,变异的环境与条件是什么呢?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情志郁结、气虚血瘀、循环障碍、免疫力低下,是癌细胞变异的内因;自然境域、环保质量、生活方式,是外因。内外结合构成了癌细胞变异的环境与条件,这才是“病根”。肿瘤切除,叫“治病”,但“病根”未除,复发可能。常规以化疗/放疗欲除根而损正,否则又不放心,处在两难。中医是“以人为本,救人治病”而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病因为本,病机为的,病症为标。情志郁结,气血痰瘀,是病因病机,是癌细胞变异的内环境;巧与外因结合的结果,才是病根,是肿瘤之本;病症是肿瘤之标,切其标,留其根,能不再生吗?开刀切除肿瘤的同时,气血元气大伤,若再化疗、放疗,一二再,再二三地损伤正气,则正气愈虚,邪气愈甚,气虚血瘀痰凝必加。若能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培本,补气活血 ,以达正复邪去、治病救人之目的,这不就把“治病”与“救人”统一了吗! 肿瘤已成,开刀以速除其病症,辨证论治以除其病因、固其根本,标本兼顾,邪去正复, 可谓上上之策。
(一 )术后调养:醒脾和中,益胃生津。
证候:术后3~4天,通气之后,口干欲饮,可进饮食时。
病机:气阴已伤,胃气失和。
调护:胃为阳土,喜温润,恶燥冷,得温润而安。初可进饮,少少与之,生津益胃,稀淡果汁、米饮为宜;得温润而胃气来复,酌加米汤油、米汤之全流质,不宜肥甘厚味硬物;进而半流,汤粥羹糊最宜,先稀后稠。汤者,质稀而粘,富流动,易吸收,益胃养阴,极富营养。粥者,质粘而稠,益气养胃,为康复之宝、天下第一补物也。面筋蛋花汤,亦属粥类,善养胃气,饥渴皆宜,稀稠随意,咸淡可口,胃喜为补也。
治法:若有不当,胃气受伤,需小药轻投,择善选用:
1、若为冷物所伤,呃逆连连,煨生姜汤主之,温胃则呃逆止。
2、若为肥甘厚味所伤,饱胀、嗳气、反胃、恶心、呕吐者,消腻、下气则愈,焦山楂20g、炒枳壳12g、炒白术20g、陈皮15g煎分3~4次温服为宜。
3、若为饮食、硬物所伤,胃痛、胃胀、嗳气、反胃、恶心、呕吐、反酸、嘈杂者。和胃消食、理气宽中为法,焦三仙各15g、炒白术20g、炒枳壳15g、炒莱菔子12g煎分3次温服则已。
按语:术后胃空数日,复又静滴抗菌消炎药物,胃气大伤,胃粘膜燥涸而不濡,食疗食养为尚,急需汤粥羹糊茶之类流质饮食,少少与之,温闰以养胃气,渐至胃气来复,才能食消药布。切忌生冷硬物、肥甘厚味重伤脾胃。
既已术后/化疗/放疗,副作用显而易见者,只好亡羊补牢,当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消其标,固其本也。除气血大伤,面色晃白、脱发、虚汗淋漓、身困乏力,一派虚弱征像外;常见恶心、呕吐、厌食、发热等急症,需及时处理。中医辨证施治,调理脾胃是关键,若能恰到好处,则可缓其急,平其症,复其常。最急者,莫过于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的反应。盖脾胃乃元气之府,气血之化源,皆水谷所化,胃气所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气于胃,故称后天之本。其不良反应,首先绝水谷以断化源,后天之本毁矣。故急当调理脾胃,以复升降、运化之职。脾健则升,胃和(润)则降。升者,清(脾)气上升;降者,浊(胃)气下降,升降失职,恶心、呕吐、饱胀、厌食作矣。初起肺胃阴伤为急;久则元气大虚,中气不举;进而正不胜邪,变证多多。针对病机,辨证论治,以求康复。
(二)化疗放疗:肺胃阴伤 ,升降失职。
证候:口干、舌红、恶心、呕吐、厌食、脱发。
病机:气阴耗伤,升降失职。
治法:养阴益胃、升清降浊。
北沙参30 g 麦门冬20g 炙百合20g 肥玉竹20g 炒白芍20g 炒山楂20g 枇杷叶30g 青竹茹20g 广陈皮15g 生甘草10g
用法:凉水快速清洗甩干,立即粉碎为颗粒,加5倍凉水浸泡30分钟至透,文火令小沸,煎煮30分钟,滤净另置。再加热水,继二煎40分钟,滤净,两汁合并,小量频服,以免呕吐;或1日3~4次食前温服,利于消化吸收。
方解:本证为气阴耗伤,升降失职。宜养阴益胃、升清降浊法。北沙参,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润胃以生津止咳,善治胃津不足而口渴、欲呕、食少。麦门冬,甘微苦寒,归肺胃经,清心除烦,生津止渴,养阴益胃,本方取北沙参、麦冬甘润养阴益胃之功,为之君;取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助君滋胃养阴、百合,甘而微寒,入心肺经,善治大病之后,气阴双亏,邪干百脉,欲食不能,欲卧不眠,欲行不行,恍惚乏力之症,取此三者滋胃养阴为之臣;脾为胃行其津液,取玉竹之甘能益阴补脾而不燥,微寒能清热、枇杷叶,苦平能健胃降逆,微寒清火治哕、竹茹清胃热而止呕,陈皮理胃气而安中、更有山楂消积化滞,以开胃进食,故取此五者,清火益阴、开胃进食而降逆止呕恶,故为之佐;生甘草调和诸药而泻火为之使。全方共奏养阴益胃,降逆止呕之功。
按语:脾胃合德,升降有序,纳运复常,则元气充,化源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足得营养而生机旺盛。本证肺胃阴伤,升降失常,纳运失司,而化源不足,非滋阴养胃、甘寒清热、酸甘化阴,不能复其脾胃升降之职、纳运之司。盖胃为燥土,属阳,故喜润恶燥,得润始安。以叶天士养阴益胃、顾护津液之法为善,沙参麦门冬汤、益胃汤、滋胃膏皆可选用。当阴复证轻,虚汗仍多时,可加生白术,以健脾止汗;元气大虚,加西洋参、白晒参、党参均可;舌质红,酌加干生地、元参。皆益气生津、阳生阴长之理也。
(三)元气大伤:脾虚失运,气虚血瘀。
证候:面色晃白、虚汗淋漓、身困乏力,纳差食少、饱胀嗳气、便秘或溏,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苔白齿痕、舌脉瘀阻。
病机:元气大伤,脾虚失运,气虚血瘀。
治法:大补元气,健脾助运,补气和血。
生黄芪30g 炙黄芪 30g 人参6g 白术30g 茯苓30g 全当归15g 生甘草10g 炙甘草10g 鸡血藤胶15g 鹿角胶10g
用法:凉水快速清洗甩干,立即粉碎为颗粒,加5倍凉水浸泡30分钟至透,文火令小沸,煎煮30分钟,滤净另置。再加热水,继二煎40分钟,滤净,两汁合并,小量频服,或1日3~4次食前温服,以利吸收,免壅塞吐利之弊。
方解:关于癌症术后/化疗/放疗,副作用显而易见的证候、机理,前已作阐述。据此,本证属元气大伤,脾虚失运,气虚血瘀之证。治当大补元气,健脾助运,补气活血。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生血、固卫实表,为补气升阳要药。生则固表止汗;炒则补脾气、升清阳;炙则补补三焦益元气。本方取其补气生血、健脾升阳、固表止汗,故生炙皆用为之君。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归脾肺经,健脾益胃,补气生血。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专补脾益气,固表止汗,本方取参术补中固本,助君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加强补气健脾之力,故为之臣。阳生阴长,补气生血。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专补血和血。与芪合巧为补血汤;与参术伍补气健脾生血。更取二胶,和血补血。配枳壳巧为枳术丸,消补兼施,以防君臣大补壅滞之弊。茯苓,味淡渗湿健脾。此五者健脾生血,宽中为之佐。甘草,生则泻火,炙则益气温中,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补气健脾、和血生血、气血双补之功。
按语:日久,阴虚导致阳虚,脾气大伤,气虚血瘀为患。非大补元气、健脾补中、调和气血、旺盛生机,则生命之舟难航。气血大亏之证,血不能速生,气当立回。故以东垣补气升阳、健脾补中法,阳生阴长,气血调和百病不生矣。选黄芪甘草汤、补中益气汤化裁,以挽回败局,固其后天之本,断其复发转移之患,此亦未病先防也。
(四) 固本防变:扶正祛邪,消除隐患(病根)。
证候:无明显自觉症状,唯身困乏力,虚汗易出,舌淡脉缓,舌体胖大,苔白齿痕,舌脉瘀阻。
病机:脾虚失运,气虚血瘀。
治法:补气健脾,养血活血。
方药:东垣补中益气汤化裁。
黄芪30g 党参15g 炒白术30g 云 茯苓20g 柴胡10g 当归15g 升麻4g 枳壳15g 炒白芍20g 干姜10g 桂枝15g 鸡血藤胶15g 鹿角胶10g 炙甘草10g
用法:凉水快速清洗甩干,立即粉碎为颗粒,加5倍凉水浸泡30分钟至透,文火令小沸,煎煮30分钟,滤净另置。再加热水,继二煎40分钟,滤净,两汁合并,小量频服,或1日3~4次食前温服,利于消化吸收,免壅堵吐利之弊。
方解:”癌症术后/化疗/放疗,毒副反应显见,体质下降,虚上加虚。优“溃溃乎!如坏都”。前两步,呕恶不食之急症已平,化源复常,气阴已复;第三步固本防变,消除隐患,断其病根。《千金方》云:“五脏不和调于胃,胃和则五脏安。”故及时有效调理脾胃,恢复其升降纳运之功,对固本杜变、以防复发转移之患是为关键一步。《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芪、党参甘温补中益气为之君。白术 、茯苓苦温渗湿健脾为臣。升、柴升中阳。枳壳宽中下气,与白术合巧为枳术丸,消补兼施,补而不滞。归、芍养血。二胶补血和血。姜、桂 温中通阳,取黄芪建中汤之义,此九者为之佐。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补气健脾,调和气血之功。
按语:第一,肺胃阴伤、升降失司、呕恶不食之急症,得以及时纠正;第二,阴复气弱,元气大伤,脾虚失运,因大补气血而基本康复;自然该有第三步,固本防变,充分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补气健脾,固本防变;补气和血,旺盛生机;必要者,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以断病根,可防病复发于未然也。这是癌症术后/化疗/放疗,中医调理脾胃,扶正祛邪,防病于未然的三步曲。若能及时调理,运用得当,不但能提高生存质量,还能增强体质,以免复发转移,断其根也。真正实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