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感冒多发的季节。今年春天,尤其出现了长时间的“倒春寒”现象,这些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上的感冒病人也是“人满为患”。下面,我就这个话题向广大读者做些介绍。
大家都知道,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两类。怎么区分呢?
首先,二者的致病病毒不同:普通感冒大多是由鼻病毒导致,多为散发,传染性弱,不易流行;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导致,传染性强,不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其次,二者的临床症状不同:普通感冒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而流感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
所以,普通感冒常在人们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而流感则是被传染而得,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病的。
关于感冒的治疗,目前还存在着很多误区,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的滥用。我们都知道,不管普通感冒还是流感,都是病毒引起的,由于当前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感冒仍以以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中医药治疗感冒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黄帝内经》专门有《热论》、《咳论》的记载;东汉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按“六经理论”治疗各类热病,更是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到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中医治疗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类传染病有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中医治疗感冒,并不是着眼于抗病毒,而是通过调和营卫、解表宣肺、燮理阴阳的办法,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让病毒在体内无法生存,达到治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中医把普通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而流行性感冒中医则称为时行感冒。
各类感冒的临床特点不同,选用的中医治法也不同。
如风寒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等特点。常选用辛温解表的方剂,汤药可选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加减治疗,中成药选用通宣理肺丸、温肺化饮颗粒(院内制剂)等。
风热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汤药可选银翘散、桑菊饮等加减治疗,中成药可选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疏风清肺颗粒(院内制剂)等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本证治疗以轻清之品,宣散肺气为法,不可滥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否则“闭门留寇”,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暑湿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体虚感冒:
病人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汤药选用玉屏风散、柴胡桂枝汤、御寒汤等加减治疗,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体虚感冒口服液、扶正御肺颗粒(院内制剂)等。
寒包火感冒:
病人症状和风热感冒类似,但是有畏冷、流清涕等外寒的表现。不可被假象迷惑,仍然按风热感冒治疗,但宣散肺气的药力要加强。中成药选用银翘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疏风清肺颗粒(院内制剂)等等。
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疏风清肺颗粒(院内制剂)等等。
总之,对感冒的治疗,既不能忽视不管,又不能过度治疗,最好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