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少儿近视发生率在激增,且明显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不少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很多家长对孩子过早近视觉得不可思议,面对社会上如针灸、按摩、耳贴、训练、药物等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无从选择,一些家长索性把各种近视疗法都给孩子试个遍,结果钱没少花,近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防治近视呢?
防止近视,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是关键
近视发生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和环境。不过,遗传因素仅仅是增加了下一代近视发生的概率而已。很多孩子近视,他们的父母并没有近视,这就和用眼环境有关了。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习惯是近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知道,近视主要是因为眼轴的增长(眼球直径)或眼屈光力增强。过度用眼需要过强的调节,造成持续的调节紧张状态,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降低,形成假性近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视力可改善或完全恢复;距离太近,眼外肌也对眼球施加压力,眼球壁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前后径)拉长,形成真性近视。研究表明,阅读时间2小时和阅读距离825px是近视发生的重要节点。孩子的眼球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过度用眼和不良的用眼习惯,非常容易促使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近视重在预防,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户外时间过少也是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户外活动不仅使得眼睛得到放松和休息,而且太阳光会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从而限制眼轴生长过快和近视进展,所以家长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少儿近视诊断需散瞳验光
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医生诊断。由于少儿眼睛调焦的肌肉(睫状肌)容易紧张,需到医院使用散瞳药物(睫状肌麻痹剂)让睫状肌完全放松后验光才能诊断近视。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长效和短效的,也就是通常说的慢速散瞳和快速散瞳剂,一般低龄儿童用长效散瞳剂(阿托品),大龄的用快速散瞳剂
(托吡卡胺、环喷脱脂),具体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散瞳剂对眼睛没有长久的影响,而且可以治疗假性近视。
裸眼视力提高了≠近视好转了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通过“视力训练、针灸、按摩治疗
”视力提高了,但到医院检查一看近视度数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裸眼视力是一个很片面的指标,检查方法、环境、检查人员不同,检查结果可能不一样,检查视力要求孩子不皱眉、不眯眼、不歪头,而这些要求常常被检查者忽略,所以裸眼视力不能准确反映近视的真实情况。其次,通过一些训练、让孩子反复不戴镜去辨认视标,会暂时提高大脑对模糊图像的辨认能力,在检查视力时,虽然眼睛看东西还是模糊的,但大脑能辨认出来,造成眼睛变好了的假象。想鉴别孩子近视是不是好转了,只要到医院进行验光和眼轴检查就可以确诊。由于少儿近视度数增加本质是由于眼轴增长,而这种“器官的增长”在正常人身上是不可逆转的,这就好比个子长高了不会变矮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真性近视本质上是无法治好的。
近视戴眼镜不会让度数加深
不少家长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会使眼睛变形。这是家长对近视配镜的一个认识误区。实际上,近视者在戴用合适的眼镜后,眼调节和辐辏机能恢复了正常的协调关系,这样近视度数会相对稳定。所以,戴上一副合适的眼镜并注意用眼卫生就可在较大程度上减缓和控制眼睛近视度数的加深。如果不戴镜,眼睛处于频繁的调节状态,容易产生疲劳从而使近视进一步加深,另外不戴镜长期眯眼容易导致散光。所以,确诊孩子真性近视后就应及时到正规医疗配镜机构配高质量的近视眼镜加以矫正。配镜后,低度数(200度以下)近视需视远配戴,高于200度则需要长期戴镜。
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近视
角膜塑形术是目前被临床普遍确认的有较好效果的近视矫治和近视控制新技术。它是根据近视用户的角膜几何形态和屈光度数设计一种特殊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镜片采用高透气材料加工制作,用户每天配戴8至10小时,其余时段眼睛处于不近视或降低了的近视状态,如果夜间戴镜,则白天不用戴眼镜。角膜塑形适合600度以内中低近视人群,可以有效地遏制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加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角膜塑形是一种严格的医疗行为,因其直接与角膜接触,如果验配或护理不当有角膜感染的风险,必须在规范的眼科医疗机构实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和随访复诊以保证配戴的健康安全
。对于一些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如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等)则可以选择RGP来延缓近视进程,RGP也是采用高透气材料加工制作的硬性隐形眼镜,白天配戴。
青少年近视不可根治,但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学校、家庭和医生的密切配合,从多个方面着手努力改善孩子的用眼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孩子近视了,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矫正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