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15:54 阅读 195 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周岩
梗阻性脑积水是目前临床上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指各种因素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在第四脑室以上受阻,脑脊液随之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所致的病理现象。 梗阻性脑积水可以导致患者颅内脑脊液过多聚集,进一步导致患者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脑实质萎缩,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体征。 手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术式较多,不同术式各有其特点。不论什么方法,其主要治疗原则包括减少脑脊液分泌、增加机体水分排出、解除脑室梗阻病因和脑脊液分流等。基于上述治疗原则,临床上多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该方法操作简便,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注意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分流管位置不佳需要多次手术调管; 分流管植入机体内增加感染的风险,并影响患者活动; 分流管堵塞导致分流失败; 脑脊液压力与分流管压力不协调导致分流不足或过度分流等,都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扰。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神经内镜器械的不断完善,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逐步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分流管,可以避免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分流管相关并发症,亦可以避免低龄患者由于身体长高而面临多次换管的痛苦。
在神经内镜下脑积水是什么样子?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是如何完成的?这个手术的好处是如何体现的?让我详细道来。
手术必须在全麻下进行。头部抬高、前屈以避免脑脊液的过多的丢失。手术切口约3cm,骨孔直径约1cm。
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将内镜鞘导入侧脑室。先用0°内镜进入侧脑室,观察室间孔结构,可以看到穹窿(fornix)、透明隔静脉(vein of septum pellucidum)、脉络丛(choroid plexus)和丘纹静脉(thalamostriate vein)。 然后换用30°内镜向前观察侧脑室内各个结构。白色的是胼胝体,灰色的是尾状核头。 然后再换成0°内镜,从室间孔进入三脑室,即可见终板(terminal lamina)、视交叉(optic chiasm)和漏斗隐窝(infundibular recess)。然后,再换用30°内镜向前进一步探查,可见终板、视交叉以及大脑前动脉 向后可见中脑导水管。
更换成45°内镜进一步观察三脑室内结构,可见穹窿(fornix)和前联合(anterior commissure)。
再向前探查,可见大脑前动脉复合体。
向后探查可见中脑导水管入口(entry to the aqueduct)、后连和(posterior commissure)、松果体隐窝(pineal recess)和缰连和(habenular commissure)
以及脉络丛(choroid plexus)。
把三脑室内所有结构探查完毕后,改为0°内镜开始进行三脑室底造瘘。造瘘口位于漏斗隐窝(infundibular recess)和乳头体(mammillary bodies)之间。先用显微钳于三脑室底造瘘
然后再用球囊扩张造瘘口。
下图为造瘘口的形态。
将内镜经由造瘘口深入基底池,可见基底动脉及其周围蛛网膜结构。 确认三脑室底与基底池完全无障碍沟通后,退出脑室镜,再次观察造瘘口形态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