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常问我:“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腿疼痛,用推拿、按摩、针灸、牵引、理疗、手术等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呢?为什么只能缓解一时,却不能根治呢?”常忙于治疗,无暇解释,今奉上我的治疗原理,以飨欲知其所以然的患者。
所幸我们生长在中国,有着千锤百炼的历史积淀。《黄帝内经》上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人体骨骼就是“骨”和“筋”构成,脊柱亦如此。从《易经》到《黄帝内经》均有记载,所谓的筋,就是除了骨之外的所有组织,包括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椎间盘、神经、血管等等。《杂病源流犀烛》上说“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到全身之运动……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也说明了筋的分布纵横交错,无处非筋,无处不连,筋主束骨,筋之于骨,好比土壤之于花,养骨者筋,伤骨者亦筋。
某些内因或外伤,使筋的任何一个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经络不畅、气血不和,就会影响到骨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活动受限、疼痛、麻木、抽搐等。而我们的身体有自愈的能力,如果仅仅是骨头的损伤,筋未受损,骨就会自愈;如果筋受伤,血不养筋了,就会影响到骨的愈合,疾病就会迁延不愈。骨髓炎、骨坏死、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变均会因软组织发生改变影响到骨,最终发生病变。
举个例子:
我们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它也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椎间盘周围筋的改变,其深层的原因是腰部风寒湿热等,导致经络不畅,气血不和,使腰部的经筋(主要是肝、肾、膀胱的经筋)两侧长度不一,关节两侧受力不均引起错位。
对于这类疾病,我们如何从“筋”入手来达到治疗骨病呢?
以我临床多年的经验来说,正常的筋是柔软有弹性的,病变的筋通过触摸就会感觉筋的紧张、僵硬、痉挛、肿胀,还有人会摸到“筋疙瘩”。延用我们的老祖宗讲究的“望、闻、问、切”,通过触摸来了解筋伤的部位、性质、大小程度并判断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应关系,结合当今的影像学精准检查,并运用中医骨伤的辩证论治体系,来准确地诊断疾病。
刚才简单说了中医骨伤辩证论治体系中筋骨的关系,确定了从筋入手,则以“功夫+技巧”手法实施治疗。
技巧是可以短期掌握的,功夫则是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功夫均以师授家传为主,“法从手出”需要的是长年的功夫基础,加上不断的临床观察和思考总结。就象武学中的“一阳指”,其手法和穴位都能很快掌握,但没有多年的功力基础,没有渗透力,是出不来效果的。
我与中国武术还算颇有渊源,筋骨并治实则来自源远流长武学深厚的《易筋经》,可能大家会想起金庸小说中的少林绝学,而现实中真正流传下来的《易筋经》就是套习武之人的疗伤、健体的功夫,中医里,捏筋正骨这些所谓的外科大夫都是来自民间习武之人,而那些宫廷里的大夫都是内科,这些练武术的人,自己受伤了,自己治疗,所以这些捏筋正骨的方法都掌握在民间这些练武之人的手里。
葛家祖上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所创,传至我的师傅葛长海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手法。我当年拜葛长海为师,按师傅要求日日习练不舍昼夜,至今已有几十年从未敢间断,才达到治疗骨病的功力,以不负在师傅众多弟子中所得偏爱。《易筋经》主要以内功打通周身筋脉,松解软组织粘连,修复关节错位和骨错缝,排除体内的风寒、湿热等,恢复人体自愈功能,达到“正骨先正筋,筋正骨自顺”,所以我叫它“筋骨并治疗法”。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顺势明白了按摩、熏蒸、牵引了吧?没错,其作用部位在皮肤及浅层组织,可以改变浅层组织的血液循环,会有一时效果,深层的病变它触及不到,针灸也只作用了病变部分的一些个点,但对于纵横交错的筋,它的力量显然是不足的,而手术又加重了深层组织的破坏,造成后期的粘连,凝固寒湿等,实为弊大于利,传递了“负”能量。这些治疗对于深层组织的凝固、粘连、结块、结节等好比蚍蜉撼大树,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并且有误伤人体原筋位的风险。
那么,会不会复发呢?
刚才说了“筋正骨自顺”,我们身体的“筋”经过校正之后,围绕在骨周围的错综复杂的筋就会各司其职,即使生活中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排列错位或其它,只要不随便治疗,休息数日,凭靠“筋”的力量会将骨慢慢复原归位,即使是严重的椎体或关节骨折,亦是此原理。这就是治疗后不再会有严重的骨伤发生的原因。
健康的体魄要有好的身骨,而骨的正能量则是“筋”。在此还请诸位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们,不要轻易把身体交给手术刀,让我们重拾祖宗留下的珍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