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与许多临床疾病密切相关,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发生率居第2位,在女性患者中除了可引起NGU外,还可引起支原体性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及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等疾病。同时,由于临床缺乏典型表现,使其在临床中的受到重视不够。滥用抗生索的结果,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增加了支原体治疗的难度。为了了解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情况,我们做了这一研究。现将我院妇产科门诊2008年9月~2009年1月收集的215例门诊患者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支原体检测的病人215例,年龄在21~55岁,平均32岁;病程7d~3年不等;多数(150例)为有阴道异常分泌物增多症状,少数以孕前检查(31例)和不孕症(34例)而就诊。所有患者于取材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菌药物。
2、标本 先用无菌消毒棉签擦去宫颈口分泌物,再用无菌拭子插入宫颈口内1~2cm处,旋转2周,停留片刻,取出采集的分泌物,立刻送检,实验室收到标本后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
3、试剂与仪器 支原体(UU+MH)鉴定药物选择测试卡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该试剂盒选用12种抗菌药物。共测定12种抗生素,依次是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美满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仪器为电热恒温培养箱。
4、实验方法 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均严格按试剂盒操作手册进行。将含有标本的培养液充分摇匀后,加入相应孔位,再加2滴无菌液体石蜡,用透明胶纸封好.35℃恒温培养箱培养。培养24h观察解脲支原体,48 后观察人型支原体及药敏结果。第1、第2对照孔变红色为解脲支原体阳性;第1、第3对照孔变红色为人型支原体阳性。第1、2、3对照孔均变红色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药敏判断标准为低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孔均不变红者为敏感。低浓度变红、高浓度不变红者为中敏,低浓度和高浓度均变红者为耐药。
结 果
1、阳性率 215例检测患者中,148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68.8%;其中解脲支原体(Uu)108例(50.2%),人型支原体(Mh)12例(5.6%),Uu和Mh混合感染28例(13.0%),Uu与Mh比例9:1。孕前检查支原体阳性率为2.1%(2例/31例),不孕症支原体阳性率70.6%(24例/34例),以Uu感染为主(21例),其余Mh1例,Uu和Mh混合感染2例。
2、药敏试验结果 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测定见表1。其中以美满霉素(92.6%)、强力霉素(90.5%)、四环素(89.9%)及交沙霉索(81.8%)的敏感性最强;环丙沙星(11.5%)、红霉素(16.2%)的敏感性最差。红霉素(65.5%)、环丙沙星(40.5%)和氧氟沙星(35.1%)的耐药性最明显。
3、与妇科炎症的关系 在支原体阳性的患者中,伴随有阴道分泌物异常达一月以上者占45.3%(67例);合并慢性宫颈炎者达75.0%(111例,以肉眼观察+临床表现为诊断标准)。
表1 148例支原体阳性患者药敏结果
药物 敏感(%) 中介(%) 耐药(%)
四环素 133(89.9) 5(3.4) 10(6.8)
左氧氟沙星 57(38.5) 63(42.6) 28(18.9)
红霉素 24(16.2) 27(18.2) 97(65.5)
交沙霉素 121(81.8) 15(10.1) 12(8.1)
强力霉素 134(90.5) 7(4.7) 7(4.7)
环丙沙星 17(11.5) 71(48.0) 60(40.5)
氧氟沙星 43(29.1) 53(35.8) 52(35.1)
美满霉素 137(92.6) 6(4.1) 5(3.4)
罗红霉素 58(39.2) 49(33.1) 41(27.7)
阿奇霉素 89(60.1) 26(17.6) 33(22.3)
克拉霉素 107(72.3) 12(8.1) 29(19.6)
司帕沙星 44(29.7) 61(41.2) 43(29.1)
讨 论
支原体由蛋白、脂质和胆固醇的细胞膜包围,没有细胞壁,所以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索)对其不起作用;临床多用可干扰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及喹诺酮类)进行治疗。支原体除可引起尿道炎外,还可并发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宫颈炎等,已成为当前不育、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1],这和我们统计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孕期检查组和妇科炎症组相符。
解脲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问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症状。人类泌尿生殖道能检出的支原体有7种之多。UU本身缺乏细胞壁,影响细胞壁合成的药对其无效,因而临床上常用抑制蛋白合成的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3大类抗生索治疗。同时Simms等提出,由于支原体为条件性致病菌,只需对特殊人群进行治疗,包括反复发作的老年性尿道炎患者、不孕症患者等。对常规人群如年轻的无症状患者无需治疗,在一定条件患者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而自愈【2】。
本次统计Uu单项感染率最高为50.2%,其次是Uu和Mh混合感染占13.0%,Mh单项感染少见只有5.6%,这与朱国良文献报道的感染趋势一致[2]。由于近几年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原则及指导方针无明显变化,也鲜有新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的依从性差、药物的低生物利用率,错误的剂量方案,加之患者不能连续服药,忽视性伴侣的诊治,假阳性诊断,外生殖道残留病原体再感染及耐药菌株增加等原因,导致治疗失败的病例较多。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支原体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一,主要与不同地区临床医生治疗用药习惯及各地区不同耐药菌株流行有关。四环素类药物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很少作为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机制为抑制DNA消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活性,研究表明上述酶的基因极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因而受临床用药是否规范的影响更大,在耐药流行病学调查中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明显[3]。大环内酯由于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模式,组织中药物浓度.尤其是病灶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以富集到血浆中浓.因而成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理想药物,其耐药性变异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4.5]。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药阿奇霉素的耐药病例高达22.3%,可能是近年来用阿奇霉素治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近年来支原体治疗的多元化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也发生着动态变化,完全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有一定的困难。对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是美满霉素,这可能和其副作用较大,价格便宜,经济效益小,利用率低有关。其余依次是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索。而上述4种药正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这和沈樟【6】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对妇科炎症组与不孕症患者组进行分析,无显著差别(p≥0.05),不能依此推断衣原体是引起不孕不育的病因。但对孕前检查组与不孕组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推测这可能与妇科炎症增加支原体感染的几率有关系,使支原体感染在妇科炎症组与不孕症组的统计结果无差异,同时也可能和本研究中不孕症的例数较少有关。
随着支原体耐药菌株的增加,对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药敏试验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建议临床在用药前应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病例比较少,建议没有条件开展支原体药敏试验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可选用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同时配合四环素阴道放置,效果更好。
结 论
1、妇女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其中UU最高,值得注意;特别是合并长时间阴道分泌物异常者更应引起重视。
2、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首选美满霉素,其次为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四环素副作用较大,可考虑阴道局部用药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