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
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
发病率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认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每 10万人 21.6例。根据中国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乳腺癌是城市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农村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城市地区的 ASR(34.3 例 /10 万女性)是农村地区的2倍(17.0 例 /10 万女性)。
社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病率最高,广州乳腺癌 ASR 为 46.6 例 /10 万女性,这一比率与日本接近(ASR:42.7 例/10万女性)。相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乳腺癌 ASR 可低于 7.94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 70-74 岁之间,并且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2008 年,中国 16.6% 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岁(美国为42.6%),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 27.0%。
乳腺癌的年龄分
注:数据比较了 2008 年中国和美国乳腺癌年龄分布,并估计了中国 2020 年和 2030 年乳腺癌年龄分布,数据来源 WHO 中国国家概况之所以会出现45-55岁这个特定发病高峰,也许是因为存在着出生队列效应。在多数出生队列中普遍存在着月经和生育模式变化,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相似的出生队列效应在台湾和香港已经有报道,这一效应使得危险因子作用在年龄较轻的女性中凸显。
死亡率
2008年,GLOBOCAN 报道,乳腺癌是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之后,第六大中国女性癌症死亡原因,ASR 为 5.7 例/10万女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城乡地区乳腺癌死亡率逐渐增长,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癌症登记资料逐渐提高。城市地区的 ASR 为 7.2 例/10万女性比农村地区(ASR:4.9 例 /10 万女性)高46.9%。
我们推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农村地区比较低,而在社会经济较好的地区生存率将会与上海地区接近。为了消除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明确产生的原因。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仅有部分与高收入国家的一致。与西方相同的部分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例如月经年限长(初潮较早或绝经推迟),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母乳喂养受限。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因素缓慢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生育率下降(一定程度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也能间接影响乳腺癌风险(例如缩短母乳喂养时间)。
在中国,多次生育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低风险相关(比值比 OR,0.69;95%CI,0.52-0.91)。中国总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从1950-1955 年的 6.0 下降至 2010 年的 1.6。富裕的沿海城市总和生育率最低。
筛查和早期诊断乳腺癌
50岁前进行乳腺X线检查是否有益还存在争议,然而,中国 57% 的患者都在这个年龄段。这一结果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乳腺X线检查的成本效果研究在西方女性中没有中国女性中那样令人信服。
在北京做的一项研究发现,仅有 5.2% 新发乳腺癌病例是通过定期乳房 X 线筛查发现的,而82.1%的女性发现患乳腺癌时已经有明显的症状了。通过筛查发现的乳腺癌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60%左右中国还需进一步提高公众认知,继续研究乳腺 X 线检查和乳腺临床体检在乳腺癌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提供更多可用的医疗服务,以便中国女性愿意接受筛查。
临床诊断
1、诊断年龄
中国女性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是48-50岁,相比于美国的64岁。中国女性患者中 57.4% 的人不到50岁就被诊断为乳腺癌,62.9%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时还未绝经。然而,中位诊断年龄在持续增加。
2、诊断时分期和推迟早期检测
晚期乳腺癌的频发是造成美国非洲裔女性和白种女性生存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一项中国多中心全国范围的研究显示,诊断为乳腺癌时,15.7%的病人处在Ⅰ期,44.9% 处在Ⅱ期,18.7% 处在Ⅲ期,2.4%处在Ⅳ期。相比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女性呈现更多的是Ⅲ期和Ⅳ期,上层女性更多呈现的是Ⅰ期和Ⅱ期。
3、诊断和病理学报告
虽然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金标准,但是来自北京的数据,34.1% 的病人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出乳腺癌,19.0%通过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46.9%通过术中组织冷冻活检。虽然这一数据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但是来自这样一个发达城市的数据已经表明了在诊断原发乳腺癌的缺陷。
总的来说,亚洲国家的乳腺肿瘤分子和基因特点与白种人相似。激素受体阳性的患病率相比于白种人的超过70%,中国女性患者中相对较低,大约为50-60%,也许是由于中国受影响人群年龄更轻。这一观点得到了如下事实的支持,中国雌性激素受体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与诊断年龄不断增长的乳腺癌相似。
在北京,甚至有8.9%的病人无法接受 HER2 的检测,接近 10% 的患者样本免疫组化结果含糊不清,又未进一步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HER2。中国已经发布 HER2 标准化检测指南,并建立了网上系统(Pathology Teleconsul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enter see http://www.mpathology.cn)以帮助提高 HER2 检测的准确性。即便如此,还需要在准确测量上下功夫。
乳腺癌治疗
1、手术
乳腺癌最佳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影响临床疗效,但是在中国这两点差异比较大。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治疗乳腺癌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很大差别。从90年代起,保乳手术(只要有可能)便成为了参考指南推荐的手术治疗方式。
为了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率,中国乳腺癌临床协作组开展的一项持续研究(CBCSG001),将术前淋巴结闪烁成像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病例报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为次要研究终点。
2、放射治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仅有 27% 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作为初级治疗的一部分,这一比率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 58-68%,巴西为 76%)
在中国,药物报销政策对于最佳系统疗法选择上影响巨大。许多药没有涵盖在医疗保险之中,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自掏腰包的花费。缺失获得新药的途径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系统治疗的选择范围。
3、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
中国缺乏一般健康治疗和临终治疗的支持。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研究,中国的临终治疗和姑息治疗项目开展不佳,在 40 个国家中排名 37 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