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发烧,和药物有关吗?如何处理?
教授: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没有遇到过注射生长激素导致发烧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家长首先要判断,这是不是一个伴发疾病。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冒了,患上咽喉炎、扁桃体炎或腹泻等。而这些原发病才可能导致发烧。所以,父母首先要带孩子就医,确诊原发病,针对性治疗。在治疗原发病期间,生长激素可以正常使用。
问题2:注射生长激素后,出现皮肤局部红肿、皮疹,是否要停药?
教授:使用生长激素后出现局部红肿、皮疹,首先要鉴别皮肤反应发生在什么部位。对药物过敏或药物纯度不够所导致的皮肤反应,多出现在注射药物的局部皮肤,而不是在其他部位。如果是身体其他部位或全身片状红疹,就要考虑是否为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所致,应及时到皮肤科检查。若父母对生长激素的顾虑很大,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停药,观察一段时间。
要说明的是,最近五六年来,无论是用国产还是进口生长激素,我几乎没碰到过患儿出现注射后局部皮疹的现象。
问题3:注射生长激素后,脸部、眼睛有水肿,如何处理?
教授:使用生长激素会帮助孩子尽量恢复正常生长水平,身高和体重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发生眼睑浮肿、肚子发胀的情况。至少我在多年临床使用过程中,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反馈。我推测这可能跟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或其他疾病有关,可以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问题4:注射后,膝盖疼怎么鉴别处理?
教授:总体来说,在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中,出现生长痛的几率非常低。有些孩子在开始治疗阶段会有膝关节的不舒服,但不是疼痛。此时,我们要评估孩子长高的速度。如果小孩长得比较快,即能赶上正常发育期间的生长速度,一年长到8―10厘米,那晚上、下午觉得腿有一些酸痛,可以视为生长痛。这可能是生长加速的结果,无需太过担心。
同时,有些孩子在复查时会告诉我关节不舒服。我就会具体追问他,究竟是哪里疼、怎么样疼。但多数情况下,我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具体部位的疼痛。这时,无需进一步检查。
如果孩子能明确说出哪里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长,应考虑是否存在骨科方面疾病,要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
问题5:注射生长激素会导致手脚或关节变大吗?
教授:不会。一般孩子能长成什么样,都有一个参考模板,就是父母。身高增长或生长激素作用,都是在人体基因的控制下实现的。注射生长激素,并不是指定刺激手指、脚趾生长,而是全身发挥作用。这位家长的表述可能是过分担忧了。
建议使用生长激素前后,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日常生长记录。现在的手机都是多功能的,很方便。家长可以测量并拍摄下孩子的手脚大小,在治疗中做为对比依据。
问题6:血糖升高是否意味着糖尿病几率增加?能否逆转?
教授:在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时,使用的药物剂量很小,基本和身体正常的生理需要量持平,一般不会造成血糖升高。
若治疗非生长激素缺乏症,如特发性矮小症、特纳综合征等,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较大,比正常生理需要多出50%,甚至达一倍。这种情况下,出现血糖升高的几率较大。但总体上,这不是常见的副作用。而且从血糖升高发展到2型糖尿病更罕见。一般,注射后出现血糖升高,医生会及时停药。等血糖恢复后,再调查原因,询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最后综合判断是否要重新开始注射。
问题7:使用生长激素两年,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这是长期的吗?怎么治疗?
教授:药物生长激素只是替代补充体内生长激素的不足,不会破坏甲状腺功能,造成功能减低。这是两回事。
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首先要了解其在注射生长激素前,是否检查过甲状腺功能,有没有问题。如果之前的检查结果都正常,那就要寻找病因了。
即使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常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甲低和桥本性甲状腺炎。可以通过检查游离T4、游离T3、TSH,以及检查自身抗体,如TBO抗体、GR抗体、TG抗体等,寻找病因。
如果明确是甲低,要判断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原发性甲低是甲状腺本身问题造成的,继发性的则是下丘脑垂体原因造成的。但总体来说,和注射生长激素都没有关系。
生长激素缺乏症,有的是单纯性的,有的可能伴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临床上一定要鉴别。
问题8:什么情况下,打生长激素会产生抗体?怎么处理?
教授:这个问题不用担心,生长激素产生抗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第二代以前的药物生长激素跟正常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结构上不同。正常人的生长激素有191个氨基酸,而第二代以前的生长激素有192个氨基酸,多了一个氨基酸。对于这种早期产品,注射入人体后,是容易产生抗体的。因此,最初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前后,都要给患者监测抗体。
但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现在使用的生长激素和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在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绝大多数人使用后不会产生抗体。即使少数人会产生抗体,但这些抗体的含量非常低,不会影响生长激素的疗效。所以,抗体问题已经在科学上基本解决了,全世界在使用生长激素过程中,都不再测定生长激素的抗体。同时,国产和进口药品的效用都非常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