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流程:
1、从医生处获取处方缴费(此项贴敷前一周开始)
2、贴敷当日领号按次序排队(为了秩序考虑,一人一号,不见人,不发号)
3、等候喊到号,进行登记后,进入诊室,开始贴敷。
注意事项:
1、穴位敷贴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应禁止使用:
①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②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③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④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2、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4小时。儿童的贴药时间是1--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禁止搓抓挠,禁用洗浴用品,防止对皮肤进一步刺激。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贴敷后,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刺痒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反应,以上均为贴敷后正常药物吸收反应,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如京万红软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对于大水泡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找大夫酌情处理,以防感染。(注:针对皮肤反应过强的患者,可改用冬病夏治中的督灸治疗,以减轻皮肤刺激,并提高疗效)
3、贴敷期间,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二点: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如花椒,辣椒,大小茴香,狗肉,羊肉,桂圆等。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肥甘油腻之品。
4、贴敷后的调理: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十天内需给予温阳,益气,通络的督灸治疗,使贴敷后升提的正气运行有道,进一步增强其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