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诊是否患白内障
如果感觉自己近年或者近期单眼(双眼)视物不清,首先到门诊(四楼)挂号看病,确诊自己患有白内障(哪只眼,双眼?哪个眼比较严重?),同时明确是否患有其他眼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是否能看到?眼底情况如何?是否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必要时做一些检查。如果确诊,自己要知道是单眼还是双眼?哪个眼严重?
2、确诊后自己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如果决定行白内障手术(结合医生观点,看是否适合行手术治疗),明确行哪只眼睛(一般先做比较严重的眼睛)?是否手术还要根据自己对视力的要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自己的全身健康状况等情况决定。
3、手术前的检查
血常规、明确全身状况,是否有感染等
传染病检查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高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严重者眼内炎,摘除眼球),切口不愈合,一般高于8mmol/L不行手术,待降至8以下再行手术。
凝血四项、明确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会导致术中出血不止,术后出血等情况。
心电图、了解心脏功能
胸透、了解肺部和心脏情况(是否有传染病和一些其他全身严重疾病)
眼部A.B超、角膜曲率、了解眼底情况(粗略估计眼底情况,由于大部分患者眼底看不到,没法对眼底作出一个详细准确的评估,B超可以查出是否网脱等情况)。测量眼球计算出要装入眼内的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了解角膜功能,对预后做出初步评估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行肝功、肾功、血脂、心脏彩超等检查。
4、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把自己现有的浑浊的晶状体切掉拿出来,把一个透明的人工晶状体装进去,这就是白内障手术的基本过程。所以,术前患者及家属要选择一种人工晶状体。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厂家生产的多种类型的晶状体都适合患者使用,但是每种晶状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故术前认真选择还是有必要的。人工晶状体大体分两大类:硬质和软质,硬质不能折叠,手术切口相对较大,软质可以折叠,手术切口相对较小。任何人工晶状体都可使用50年以上,也就是说不需考虑“保值期”的问题。一般参考下面几点来选择:
a、自己的经济情况
术后一个好的视力和自己的眼底等眼部情况有直接关系,和所选择的晶状体关系不大,晶状体都是透明的,透光性能都非常好,如果术后视力不好,绝对不是因为你选择的晶状体不好。所以,在做选择时不要一味追求高价位,主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
b、对视力的特殊要求
人工晶状体装入后一般眼睛就不具备调节的功能了,也就是说要么看远清,要么看近清(一般看报纸时要佩戴老花镜),近年来出现了可调节的多焦晶体可供患者选择(价格较高,年轻人,对视力要求高的推荐)。
c、年龄
婴幼儿建议选择植入后稳定性好的,年轻人建议选择折叠晶体,老年人都可以选择,患糖尿病病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建议选择一般的或者硬质晶体都可以,有眼底疾病的患者要慎重选择(兼顾到以后是否行眼底手术等)。
d、一些特殊晶体
非球面:它在光学性能上更接近人类自然的年轻的晶状体,初期的临床应用也证实其能够提高对比敏感度,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性视力。
蓝光滤过:保护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多焦:满足视近和视远,提高对比敏感度,减少像差,提高功能性视力
5、签手术同意书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真正做到知情同意。
6、术前准备
在以上几点都做到并且已经约好时间准备手术时,患者要注意:手术前要点消炎眼药(氯霉素或典必殊),每天三次,点准备手术的眼。手术当天早晨7点半准时到医院,到5楼护士站测量血压,冲洗泪道,同时(7点半)开始点散瞳眼药(复方托吡卡胺眼药),点手术眼,每5分钟一次,连点8次(或者更多次)。然后到四楼手术室门口等待手术,同时准备好钱(免费的准备好晶体差价,就是你选择的较贵的晶体减去免费晶体的价格,自费的准备好晶体费和手术费)。等待同时注意护士所叫的名字,护士安排交费和进手术室。
7、术后注意
术后全身抗生素应用三天(吃三天消炎药),第二天早晨8点准时来检查室换药检查眼部情况,一周后来复查。术后换药后局部应用抗炎类眼药,一般术后应用一个月眼药(具体根据病情定)。
另:如果完成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可尽早安排手术。
相关文章